天天小说 www.365xs.pro ,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道教新造的神有两类。一类是补造至高无上的宗教神,实际是要把传统的民族性的笼统的“天神”观念,改造成既是人世之祖,又是神教之祖的双兼身份。这个理论构想与现实距离太远,且仅有个别理论家捏造,所造的‘元始天尊“等一大批神是苍白、空洞的,只存在于文字经卷之中,没有得到民俗认可。相反的,以民俗为出发,把民俗神灵引入道教,如玉皇大帝、子孙娘娘等,才广有影响。道教的另一批神,实际上是他们称为“仙”的人。修道而长生不老,却又终于死亡。这又有两类。一类是广成子、宁封子、容成子、赤松子等,这一类属于公式化,只在道家典籍中宣传。另一类是张天师、张三丰、八仙之类。时间晚,奇迹多。可以说是学道成仙的后起之秀、榜样、模范。在民间大有影响。严格来说他们并不是世俗观念的神。
总之,道教的神比较驳杂。本文仅就主要的几种,联系民俗情况作介绍评说。重点仍是剖析“神由人造‘神为我用”的基本道理。相关的自然神,不再重复。
元始天尊
佛教传入我国后,释迦牟尼佛是至高无上的,他的本生故事及其他事迹有多量的生动说法。而我国民间的观念自然神的称名,早期的“天帝”、“上帝”便显得简单朴素。道教所奉的天师张道陵,资历太浅,现实性又较强,神异和渺茫度都不足。这就迫使道教理论大师创造出与释迦牟尼佛对应而可抗衡的神,于是有了“元始天尊”神。
它最初是由晋代葛洪在《枕中书》提出的,但仍保守的只叫“元始天王”:“昔二仪未分,溟溟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浊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原来只是把历史传说的创世之祖盘古氏换了一个宗教性的名字。元始天尊住在天地中心的玉京山,这玉京山正是与释迦牟尼佛所在的须弥山对应。
有了元始天王之后的许久许久岩石中流出血水,水中生出元虫。以后又从石缝中生出一位玉女,就是“太元圣母”。天王与圣母每经一劫(三万六千岁)欢爱一次。第一次生了有13个头的元阳父,即天皇;后又生了女儿,号太真西王母。以后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再过许久许久就有了凡夫众人。
后来的道教理论家又嫌元始天王是人们熟悉的盘古氏的翻版,更不满意他同凡人的血缘关系。南朝梁时陶弘景给当时的道教神仙排了一次名份座次,写在《真灵位业图》书中。元始天王被改说成元始天尊,列在七阶仙位的第一阶。并按佛教三世佛(佛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阶段)的说法,配成系列: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大清太上天尊。简称为“三清”。这样,元始天尊或三清成为道教理论上的纯宗教神。
玉皇大帝
“皇”的意思是:大。《诗经.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所以,一般观念的上帝、天帝,也可以说成皇帝。为了与国王区分,便把上帝、天帝改叫玉皇大帝,简称玉帝。玉,是美称。
《真灵位业图》书中虽有“玉帝”名字,但所指不明,是虚配的,位次也不高。另有叫“玉皇道君”的,位在元始天尊右侧第一位,另一位叫“高上玉帝”的,位在元始天尊右侧第九位。也就是说仍然只是纸上谈神。
而民间觉得玉皇大帝的名字既亲切又文雅,就用来指称自然神的天帝,也就被唐宋诗人吸收。王维《金屑泉》:“翠凤翊文螭,羽节朝玉皇。”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这样,玉皇大帝指天帝在世俗世界扎根,形成强势。
陶弘景所排名次的玉皇,在以后的道教纸上理论中又经历了一个被具体化、同时降位的过程。如宋代《云笈七签》卷二十四《北斗九星职位总住》说,有九个“玉皇君”分别与北斗九星对应,各叫“天之太尉第一玉皇君”、“天之太帝第九玉皇君”等。还有其他名目的一些“玉皇君”。实际上是把“玉皇君”用为泛指神。
由于民间信仰玉皇大帝普遍,宋真宗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至尊玉皇大天帝。同时也纳入国家祭祀。玉皇大帝地位便大大提高。在民俗观念中,他上管天上一切神灵,下管皇帝在内的一切人。《西游记》说连如来佛也要对他礼让低眉。无怪乎破坏白娘子爱情的法海和尚,玉皇大帝便要惩罚他。
道教要造一个与如来佛对抗的至高天神,而他们的元始天尊只能僵坐在三清观内,或写在他们的书中。这个有爱国意义的任务却是广大的群众用玉皇大帝名字来完成的。而脱离实际的道教理论家还继续拙劣的仿印度佛教,而解释玉皇大帝。《三教源流捜神大全.玉皇上帝》说:“按圣纪所载云:往昔有国名号‘光严妙乐’,其国王名曰净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因为无子,诚心祈祷,梦见“太上道君”赐给儿子而怀孕。国王死后,儿子舍位修行。经过三千二百劫,得正果成仙。叫: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可对比敦煌变文《太子成道经》说古印度有国王叫净饭王,因为无子,诚心祈祷,梦见天神赐给儿子而怀孕,就诞生了儿子,后来舍太子位出家修行,就是释迦牟尼。
子孙娘娘
民俗的生育种,通俗的叫子孙娘娘,从神话始源上叫王母娘娘。她是由“西王母”辗转曲折演化成的。
起初,“王母”是上古时代女首领之意。“西王母”是西边女系部落名。《尔雅.释地》:“孤竹、北户、日下、西王母,谓之四荒。”《穆天子传》中说周穆王西游而与西王母幸会,就是在西王母部族首领的基础上演绎的。
此西王母曾变为神话的半人半兽式。《山海经》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郭璞注说:她主管刑杀及疫病灾害。她所在的山,万物尽有,还有不死之树,有饮而长生不老的黄水。神话的后羿就从西王母请得长生之药,却被妻子嫦娥偷吃奔月了。把“长生”的“生”别解成生育;把“西王”谐音成为“希望人口旺”,就使得西王母漫漫成为民间信奉的子孙娘娘。
道教在这个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葛洪《枕中书》在造了元始天主之后,又造了一个太元玉女。他们生的儿子是“扶桑大帝东王公”,生的女儿是“太真西王母”。于是繁衍了众多的古帝王及凡人百姓。西王母是第二代的女性人祖,与女娲氏相近,有了生育种的明显性质。
在这一阶段和后来,实际的生育种有多种。帝王侍奉的有高楳神,或是女娲,或是伏羲,或是九子母神。或是泛说的送子娘娘.或是观音菩萨。有的地方还有各自的人格种。这就不统一。而西王母早已成为最高女神。于是求简单化,人们也就把生育神泛说成王母娘娘了。妇女们对于这个名字也容易亲近。这样,西王母就脱离了她的故地“西”字,而成为“王母”,即大女神的意思,也就失掉了她原有的各种内涵而抽象化。
西王母的历史及道教中的地位,一般妇女不易了解,许多妇女实际上是向当地最有名望的人格神祈求的。例如韩愈任过湖州剌史,有逐鳄鱼等惠政,潮州妇女便在韩愈庙求于。
宋代时四川有位叫张远霄的神被视为灵验,他是双瞳,人称四目老翁。有竹弓和铁弹为人驱灾避难,人们也就向他求子。据说洵有《张仙赞》文,说他曾梦见仙人,带两弹,认为是得子之兆。使供奉为常。后来生了苏轼苏辙。另一种解释说,天上有天狗星吃小孩,他弹打天狗星而保护小孩。但没有形成这种独立性的说法,就无从依附于生育。狼星的北面有七颗星,短彗的火光如狗形,叫天跑星。正统的天文学说它主军事或守财产。后来的迷信家又把天狗用为月忌时间名,即忌婚嫁的日子。婚嫁犯忌会影响生育,弹打天狗可能从此歧出。另一种解释,古代生了男孩,门外挂弓箭,此神有弓,即可求男。各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最初的原因巳不知道。
广东一些地方的生育神是金华夫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六说,神本女巫,溺死湖中,尸体不坏而有异香,变成一座神像从水中浮出,人们捞出祀奉,求子有验。民谣说:“祈子金华,多得白花。三年两朵,离离成果。”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二却另有一种说法:她本是无闻的民间女子。有一巡按夫人难产已几天.梦神说:“请金朵花女至,则产矣。”四出派人访请,她刚到家,胎儿就顺利产出。但因此,人们以为她是神女,无人敢议婚。她羞悔,跳湖而死。人们立祠祀祭求子,称金华夫人。井说是明洪武七年四月十七日子时出生,此时昴星隐没;到她于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初七午时跳湖后,昴星才再次出现。即她是昴星转世为人。这是个悲壮的故事.她以牺牲少女的婚姻而佑众人生育。但附会的尾巴并无意义。昴星是东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史记.天官书》说它主少数民族胡兵人侵,又主冤假错案。传说汉代名宰相萧何是昂星转世,后以“昴降”指拐人。但她又无富贵事。
在各种生育神中女娲氏是直接的神话神;王母娘娘是间接问神话与道教结合的;伏羲神、九子母种是间接的神话种;韩愈、张远宵是间接的人格神;金华夫人是直接的人格神。泛说不主姓名来源是子孙娘娘便是纯观念性的自然神。一切神都由人造,观念神是最早的(但具体的物化祭祀则在后),后由宗教、民俗二途各方面取材,繁化成为一个系列。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宗教神,道教之祖,是把春秋时思想家李耳神化。
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地即今河南鹿邑县。周朝时当过“守藏史”职务,即朝廷图书档案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孔子专门拜访,向他求教关于礼的学问,他讲了一番高深的哲理: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巳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己。”意思是:原始社会的人才真正知礼,他们人死骨朽,但他们的话永垂不朽。君子要看是不是得时。有经验的商人深藏宝货,待人来寻找。有大德的圣人看起来是愚人。我劝你不要有那么多的理想和追求自负。这段话的主旨是与世无争,清静无为。
孔子回去后对他的学生说他的感受:“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繒。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飞云而上天。吾今曰见老子,其犹龙邪!”对老子不能充分理解和赞同,但非常崇敬。
李耳有感当时诸侯争地战乱,人民苦难,向往原始社会的淳朴、安然、无为而治,写成《老子》一书。东汉末年五斗米教起义.他们的《太平经》以老子李耳为始祖,对他大作神化宣传。
有的说李母八十一岁时生此子,老而有子,故叫老子。有的说母亲怀胎八年才生。有的说是天地之气化生,无父无母。有的说是天上玉女昼寝,太阳精气化为弹丸,流入口中。玉女怀孕八十一年,剖左腋而生,出生时头发已白,所以叫老子。
他名耳,字聃dan。聃,是耳长又大之意。于是有人从耳字与耳朵旁起意,另说他的字叫“重耳”,于是神异为他“耳三漏”,即每耳各有三个耳孔。并由此说是禹也是如此。当是由名耳宇重耳,合成三耳,而趣说成耳三漏的。以耳为名,以聃为字.也许是取兼听则明之意。八十一岁生子或胎孕八十一年,当都从迟迟意而趣说。迟迟即久久,谐音为九九而言八十一。这些神异都是以语言手段生发的。《后汉书.孔融传》最早见“老君”词,是对老子的敬称。《魏书.释老志》首见“太上老君”名,意思是:李耳是最高等的道教神仙。其实仍是始祖之意,新换了个标签。这位始祖在道教中有一冷一热的极度反差。在《真灵位业图》及许多著名道教名山神仙谱序中,却受遇没有他的座位;而在众多的道教经典名称上却热衷于贯上他的大名。如《太上老君中经》、《太上老君内丹经》等。道教术士除邪止用的咒语符令中照例有“吾奉太上老君之命.急急如律令”之语。看来神仙世界也如同人世,用你时让冲键陷阵,誉你本领高功劳大,但实际奖励享受时,却让你谦虚后退。
《史记.老子列传》说老子因周朝政治衰败,便辞职西游。到函谷关时,关令知道他将隐世,劝他写成《老子》一书传世。他出了关就“莫知其所终”。后汉和南北朝的一些道士愤慨佛教的威信增高,而又无可奈何,便说老子出关后到了古印度。释迦牟尼之母昼卧。他乘日光之精钻入她口中致孕,生下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就是老子的后代。佛从西域传入,也就是外族的胡人,借此抬高道教,贬低佛教。说释迦牟尼是老子的儿子,其实就是一般的骂别人是儿子,自称老子的办法,本属低劣,它又是钻了《史记》“不知其所终”一语的空子。这又是一种移花接木,创作新故事的方法。《三国演义》叙诸葛亮领了周瑜令箭祭求东南风后不辞而别,没有文代此令箭的下落。民间戏曲作家便由此生发出《黄鹤楼》一出名戏。周瑜在楼上宴请刘备欲杀害他,诸葛亮拿出保存的周瑜的令箭,让赵云在关键时刻,持令箭保刘备下楼脱险。这与由老子“不知其所终”说成化胡为佛是同一方法。
唐代时,因老子与皇帝同姓,初唐时被封为“元始皇帝”、“先圣宗师”,全国许多地方设了专庙。到后来皇帝转为信佛.道教又处于弱势,老子的信仰逐渐淡薄。以至于《西游记》中的大上老君也只是给众神仙炼长生不老丹的技师,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也都不请他。
上古有“河图洛书”的传说。伏羲时黄河中出了一匹“龙马”;背旋毛如星点。禹治水时,洛河出了一只神龟,背上裂纹如文字。前者启示了八卦的产生,后者启示夏禹写成《洪范》一文。
后来有了一本迷信色彩更浓的书,叫《龙鱼河图》,其中有“玄女”一词。
《史记.五帝本纪》叙黄帝战胜蚩尤事,唐代《正义》作注引《龙鱼河图》:“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造尤,帝因使之主兵,以伐蚩尤。”
这是首次出现玄女一词,她所授的兵信、神符应是两种。前者是委派令,任命书之类。“信”指凭证的信物。后者才是道家所讲的符箓、符咒之类的迷信符号,但这是汉代道教兴起时才有的东西,可见玄女授神符说是后人虚造。《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令应龙攻蚩尤,蚩尤请风伯、雨师以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雨。雨止,逐杀蚩尤。”这才是对历史事件拟写的合情合理的神话。其中无玄女授天书事。而这位天女却是旱灾之神。
母系时代的一大批女神到父系时代变成了男神。旱灾神似乎不光彩而仍是女性。道教造神者看中这位神的女性,也嫌弃司旱之职,于是把天女之名改成“九天玄女”,让她成为管符咒天书的神。唐代虽见此名但灵气不大。唐末诗人罗隐《后土庙》:“四海兵戈尚未宁,始于云外学仪形。九天玄女犹天圣,后土夫人岂有灵?”即认为不应当有这个神。
宋代时对九天立女再补作繁说。《云发七签》卷一一四无名氏《九天立女传》全文如下:“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黄帝在昔为有熊之国君,佐神农之孙榆冈。既衰,诸侯相伐,干戈相寻(按,当为‘争’之误),各据方色,自称五行之号。太皞之后自为青帝;榆冈,神农之后,自号赤帝;共工之后自号白帝。葛天氏之后自号黑帝;帝起有熊之墟,自号黄帝。帝乃恭己下士,侧身修德。在位二年而蚩尤肆孽,弟兄八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啖沙吞石,不食五谷。作五虎之形以害黎庶,铸兵于葛炉之山,不用帝命。帝欲征之,博求贤能,以为己助。得风后于海隅,得力牧于大泽,以大鸿为佐,天老为师。置三公以象三台:风后为上台,天老为中台,五圣为下台,始获宝鼎,不爨而熟。迎日推策,以封胡为将,以夫人费修之子为太子。用张若、隰朋、力牧、容光、龙行、仓颉、荣成、大橈、奢龙众臣,以为辅翼,战蚩尤于涿鹿,帝师不胜。蚩尤作大雾三日,内外皆迷。风后法斗机,作大车,以勺指南,以正四方。帝用忧愤,斋于太山之下。王母遗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据数日,大雾冥冥,昼晦。玄女降焉,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集于帝前。帝再拜受命。玄女曰:‘吾以太上之教,有疑可问也。’帝稽首曰:‘蚩尤暴横,毒害蒸黎,四海嗷嗷,莫保性命。欲万战万胜之术,与人除害,可乎?’玄女即授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之书,制妖通灵五明之印,五阴五阳遁甲之式,太一十精、四神胜负握机之图、五岳河图策精之诀,九光玉节,十绝灵幡,命魔之剑,霞冠火佩,龙戟霓旗,翠辇绿軿,虬骖虎骑,千华之盖,八鸾之舆,羽、龠、玄竿、虹旌、玉钺,神仙之物,五龙之印,九明之珠,九天之节,以为兵信。伍色之幡,以辨五方。帝遂复率诸侯,再战蚩尤。驱魑魅杂妖以为阵,雨师、风伯以为卫。应龙蓄水以攻于帝,帝尽制之,遂灭蚩尤于绝辔之野,中冀之乡。冢分其四肢以葬之。由是榆冈拒命,又诛之于版泉之野。北逐獯鬻,大定四方。步四极,凡二万八千里,乃铸鼎,立九州,置九行九德之臣,以观天地,祠万灵,垂法设教,然后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黄龙下迎,帝乘龙升天,皆由玄女之所授符策图局也。”
稍为思考一下,就知玄女云云全是信口虚说。唐代时仅“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的一句话,宋代人反而知道给了那么多各种各样东西?晋崔豹《古今注》卷上:“大驾指南车,起黄帝与蚩尤战于琢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邀尤而即帝位。”说有了指南车,又给天书,倒真是狗尾续貂了。名为《九天玄女传》,但详说的倒是黄帝从战蚩尤而到死的传记。因为黄帝的资料很多,便于抄用。道家著作中的造神造仙文字,多是这种喧宾夺主。因为给虚假的神仙实难编得内容具体而丰富。只得用别的内容来占篇幅。
九天立女有符箓,这给小说创作在关键时提供了方便。《大宋宣和遗事》亨集首先加以利用,让宋江在九天玄女庙中躲避追捕:
“怎奈宋江已走在屋后九玄女庙里躲了。……宋江见官兵已退,走出庙来,拜谢玄女娘娘。则见香案上一声响亮,打一看时,有一卷文书在上。”《水浒传》也有此内容,从而使九天玄女之名广为人知。但人们似乎知道并无此神,所以未产生什么民俗影响。仍是后来的小说如《三遂平长传》《女仙外史》《薛仁贵征东》等,在必要时就请出此仙女来敷演故事。
马书田《中国道教诸神》一书却联系到《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而隋代以前的《黄帝问玄女兵法》中叙那玄女是人首鸟形。因而是由玄鸟生成人首鸟形,再变成道家的天神玄女。这不合宜。因为玄鸟的玄指黑色,是燕子。玄女的玄,却是神玄义,两无瓜葛。“人首鸟形”只是个别人的歧说。
六丁六甲
《汉语大词典》:“六丁: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的、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地所设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清,以供驱使。”又,“六丁六甲:指六丁神和六甲神。”又,“六甲:道教神名,供天地驱使的阳神;道士可用符签召箓以祈禳驱鬼。指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