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 www.365xs.pro ,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刘瑞明高云海
词在口语中是靠语音负载词义的,在书面记载和交流中更要靠文字,词所书写的用字应当是词义的根据,即词的理据。用字不能表示词义,成为别字。但是世间事物无奇不有,汉语词语正也有违反常理而专用别字制造困难的。孤立地这样说,人们会出乎意料,或不相信,而在各人的口中和笔下,却又是司空见惯的。
说这类词的人知其词义而不知为什么这样说和写,即不知词义的所以然,甚至连多种辞书都避言词义是怎么来的。例如《新华词典》:“马虎:不认真。”《现代汉语词典》“马虎”与“马糊”并列,释为:“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马”与“虎”两个语素结合起来,为什么就会有这样的词义呢?《汉语大词典》也避而不言。“马虎”的写法经过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老残游记》第五回:“怎么就让强盗把赃物送到家中屋子里还不知道,也算得个特等米毐糊了。”这个词形再未见用例。清道光14年刊本高某(静亭)为广东人学官话而编写的《正音撮要》卷三《叠字》中,有“清清楚楚,麻麻糊糊”对言的两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2回:“还有那六十万,值得了多少,麻麻糊糊拿了出来,好歹顾全个大局。”朱自清《古诗一首》:“这两句单从文义上看,只是说麻麻糊糊办完了公事,上快阁看晚晴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4回:“我一向倒是吗吗糊糊地过了,你们越闹越不成话了。”张天翼《万仞约》:“可是他们九爷也不是个马糊人。”赵树理《三里湾.三张画》:“范登高在马糊不过的情况下,表示了以后愿意继续检查自己的思想。”
应当说“麻糊”是用字与词义一致的,可是绝大多数人选择了难以表义却有趣的“马虎”。但也还有异写。刘村汉《柳州方言词典》:“吗胡:马虎。”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妈乎:马虎,草率、疏忽、大意、不细心。”并有“妈呼相”和“妈点呼”二词。这正应是因为“马虎”的字面不能传意,而求其他,反失趣意。
舍“麻糊”并变音读而作“马虎”,就是谐音的隐实示虚,有意不用真实理据,而用虚假的字来替代,并借近音或同音作暗示。这样的在词义的理解中就附着了一层奇巧而难的情趣。温端政等《忻州方言词典》:“马儿虎子:形容做事马马虎虎。”平实的说法是“马而虎之”,如同“大而化之”、“敬而远之”之类词的结构一样。虚假的“儿”和“子”又是趣上再加趣,再设一层隐实示虚的机关。
汉代时,紧急公文上附带鸡毛寓示“急”件,叫做“羽书”。后来不附鸡毛,直接叫“鸡毛信”。宋代时把妓女叫“鸡儿”,后来又叫“野鸡”。可见这种隐实示虚成为一种特殊的造词方法。这种词本身就有一种生动活泼的特点,耐人寻味。人民群众创造的这种词语,在交流使用的起初是心领神会那隐实示虚的。久而久之,便渐渐不知其详了,连方言的研究者也是如此。现在出版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众多地方分卷,对这种词语多数是仅说明词义,避言词义的理搪,有时还会有某种误解。这类词语是群众的智慧性创造,是汉语词汇的一大民族特点。各方言的这类词语,也如同当地风味小吃和工艺特产,可得到各地人民群众的理解而欣赏。因而需要加强研究,多作介绍。
尹世超先生编《哈尔滨方言词典》作为上述大词典地方分卷之一,已在1997年底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文即对其中收载的这类词语的隐实示虚情况作具体解说。所解说的词语,前面标示在词典中的页数,引录词典的释义省去引号,后另起段申述笔者的解说。
5.四腿拉胯=支腿拉胯:形容坐卧姿态随便、难看。
这两个对应的同义词恰好表现出是隐实示虚而派生出另一个情趣说法。人只有两腿而言四腿,便是调侃之趣。“支腿”指伸腿等各种情况,与“拉胯”联合的构词,表义明快。“四腿拉胯”便成了虚假的主谓结构,按实际理据仍应是“支腿拉胯”。由“支”而谐音成“四”。
5.四眼儿齐:形容完全、齐备、圆满:不能干啥都求~,差不多就中。
从例句看,不是说什么动物,但不仅有眼,且有四眼,便是奇趣。是“四沿”的谐音隐曲,犹四转圈儿齐,所以为齐备义。
15.二虎:卤莽;傻
虎无所谓傻。有同义的“二乎”词。“虎”是“糊”的隐实示虚。是把“糊涂又糊涂”节缩再谐音为“二虎”,别写成“二乎”。316由“码后”谐音:连接到后面,即迟后。
二虎朝天:傻里傻气
“朝天”与傻无关系,是“潮癫”的隐实示虚,与“二虎(糊)”广复说。
15—马一虎:马马虎虎(含恢谐意)
口语说“马马虎虎”一词时,后一个“虎”字更轻,历时更短,几乎等于没有,于是从两个“马”字,一个“虎”字,趣说成字面的“二马一虎”。它本身不是隐实示虚,但又是从隐实示虚的“马马虎虎”再作趣情生发,又容易误解成二匹马和一只虎,而需要排除。
64.虎=虎道:傻;卤莽。
“虎”是“糊”的隐实示虚,与“马虎”词中相同。哈尔滨话有“迷离马糊”词,仍保存实际语素的“糊”,是为可证。哈尔滨话这类词还有:虎不嘟吼,虎了巴登、虎绰儿的、虎蛋、虎腾腾,等等,都是生动形式的同义词。也就是说哈尔滨人充分发挥了“虎”隐实示虚的造词方法,让它有英雄用武之地,有能产性。另有“虎势”词,义为健壮、威武,有胆量,这便与通语相同。可对比出“虎(糊)”的地方色彩。
64.虎屄朝天:形容鲁莽、愚蠢
“屄”是“脾”的隐实示虚,即脾气。一般隐曲为中性的“皮”。“朝天”仍谐隐“潮癫”。“虎屄朝天”大有谑浪风味。仍是从“糊”作趣侃。
64.虎皮色儿:1初步的成绩。2难堪的样子。
“虎”仍隐谐“糊”,麻麻糊糊说得过去,也算是成绩。这就是首义。糊又犹“焦”,黑色,这就成为次义。否则“虎”与任何一义都不搭界。“皮”即“脾性”义,由“皮”而扩展成“皮色儿”。字面义的“虎皮色”正是它有意形成的误解。
66.五马倒六羊:比喻互相调换东西
没有用五匹马来换六只羊的,这仅是故作趣说,平实的理据应是谐音的“五码倒六样”。
29.马扎儿:一种小型坐具,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扰,便于携带。
这一称名多数方言共有,《汉语大词典》已收载,但未见有解释名义的。此言“马”由“码”而谐音,同音同调,指合扰。“扎”是聚合义,与“码”复说。马思周等《东北方言词典》“扎”有聚义,例句:“散开点,别扎堆。”
79.马蛇子:蜥蜴
“马”由“麻”而谐音,从蜥蜴颜色言,《乌鲁木齐方言词典》、《西宁方言词典》即作“麻蛇子”。
79.马莲筒子雨:大暴雨
“马”之义为大,“莲”由“连”谐音,指接连不断,连筒而倒下来。哈尔滨方言把一种青色而大的美丽蝴蝶叫“马莲”,向此趣附而称雨。
127.破马张飞:形容粗暴鲁莽
“破”谐音“泼”,即蛮横不讲理。“马张”由“骂仗”即骂架义谐音。“飞”由“非”谐音,指不应该。本是“泼骂仗(而)非”的理据和结构,隐实示虚,趣变成“破马、张飞”的字面,“张飞”即三国时的张飞。
98.杂七马八儿:零碎物品
“马”由“麻”而谐音,指乱,不一致。
275.乱马七糟:乱七八糟。
“马”字同上条。
29.马牙子:婴儿生的口疮。旧指买卖马匹的经纪人。
词的用字与第二义完全吻合。第一义的口疮,即牙龈里部呈白色的斑点,人们会误以为是出牙。“马”字不切合,仍是“麻”的谐音。红牙龈上白斑点,从颜色不一可说麻点点。
马架:小窝棚
马架子:旧时鄂温克族传统居室,由三根檩子下支三根木柱……汉族至今仍有简陋的住屋……多为看护瓜菜时的临时住处,外呈马鞍形,故名马架子。
三个词的“马”实际都是“码”的隐实示虚。在小坐具中指可折合起来,即“码”的堆叠义。指窝棚之类时,是从用木料简单“码”起来说的。不是从马鞍形比喻的,马鞍可省说成“鞍”,不能省成“马”。两坡厦的旧时平房,许多地方正叫“鞍间房”。小坐具不是鞍形,也称“马(码)扎”,“码”与“扎”复说。
79.马前课:比喻未卜先知的本领。
马后课:指不及时的举动。
如按前者,则后者也是比喻,都讲错了。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在马前或马后算卦的喻体,即令有,也无从比喻未卜先知或事后无用的举动。“马”是“抹”的隐实示虚,是去掉义。“抹前”是在前面去掉一段时间。如星期四才发生的事,星期二或星期三就知道,犹提前。“马后”也由“码后”谐音:连接到后面,即迟后,也就是不及时的。两个“马”的语素义并不一样。因为有“马后炮”的词,于是仿成“马后课”的形式,再产生“马前课”。也就是不及时的。两个“马(抹)”的语素义并不一样。因为有“马后炮”的词,于是仿成“马后课”的形式,再产生“马前课”。
67.舞马长枪:形容粗暴鲁莽跟人吵架的样子。
“舞马”、“长枪”与粗暴鲁莽、与吵架各是一回事,绝不是词义的理据,只能是虚假的趣说。由“武码敞腔”的理据谐音。“武码”犹“武样”,才指粗暴鲁莽。“一码事”即一样事。“敞腔”即高喉咙大嗓子,才指吵架的样子。
67.舞马乱营:混乱不堪;乱成一团
马能舞,即不乱,如外国杂技表演很有欣赏性。反过来说,乱不必用舞马来比喻。实由“乌麻”谐音隐实示虚,与“乌漆麻里:比喻秩序混乱”词中的“乌”、“麻”相同。
24.泥喽垢子=泥溜垢子=泥鳅垢子:泥鳅。
这三个词条中的垢,也作狗。“垢”是对“泥”的复说,是理据用字。“狗”则无关词义,是“垢”的谐音趣说,与词义无关。
29.季狗鱼:一种鱼,形似狗而体稍短,小鱼剌较多。
鱼竟然似狗形,必是误说。鱼会有耳、四足、如狗的长尾吗?“狗”当由“勾”谐音,指剌。本词典:“吉花=吉勾:斑鳍;花鳍。”当受此“吉勾”名的影响,另叫“季狗鱼”。
205.毛毛狗儿:1柳树的花柱。2狗尾草等草本植物有毛的穗。
“狗”也是“勾”的谐音趣说。第一义,北京方言叫“狗儿”,也是从花柱落地后多作勾、曲形来说。狗尾草之名是比喻,不言“尾”单言“毛毛狗儿”,便又是谐音“勾”,也是从弯形说的。广东梅县话把单耳旁叫单狗儿、硬狗儿,把双耳旁叫双狗耳、软狗耳。类似。
255.狗肉地:地势较低的草地。
“狗肉”必是“沟柔”的谐音。沟即低,有草便柔。
29.蒺藜狗子:蒺藜。
“狗”由“勾”谐音,指有勾剌。
254.狗打连环:比喻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狗”由“勾”谐音趣说。不是比喻,狗不能打连环。
254.狗扯羊皮:无聊扯皮。
“狗”谐音“苟”,指胡乱,“羊皮”由“漾屁”谐音,以放屁而斥说话。
254.狗色:软弱无能的样子犹言“苟势”。苟,不正义。
狗枣子:一种野生植物。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果实像枣,绿色,有甜味。
“狗”由“苟”来,似枣而非枣,不正义。
狗头狗脑:躁脑,指头的顶部头发脱落。形容丑陋猥琐的样子。
仍是“苟”的理据,不正常,不雅观。
255.狗抢屎:狗吃屎,身体向前趺倒的姿势。
由“勾头抢地势”而趣味谐音。勾头即低头向下,指俯身趺倒。“抢”是冲撞义。吃屎的还有猪。趺倒后并无吃屎的类似情状,所以非比喻,是谐音作趣。
255.狗剩儿:别人吃剩的东西(含贬义)。
贬义正由“苟”之不正义而来。
263.溜狗腿儿:(嘲笑别人)走冤枉路。
从“苟”的不宜、不正义趣说。
290.甸狗子:黑龙江林蛙,皮肤粗糙,背部有黑褐色瘰粒。
“甸”指生活在草地或沼泽地。狗与蛙风马牛不相及,由“疙瘩”而变音作谐音,指背部瘰粒。
人模狗样儿:1形容装模作样,表里不一,言行不符。2形容挺像个人样儿(含诙谐义)。
首义中由“苟”谐音,次义中由“够”谐音。从理据言,本是两个词,用同一字面,就是“二形合一”类型。
帮狗吃食=帮虎吃食:帮助坏人做坏事。
“狗”由“苟”谐音,犹言“非人”。虎凶恶,则是比喻,与“为虎作伥”成语同。“吃食”则都谐音“持事”,即做事义。
51.兔儿=兔子:1兔,哺乳动物。2女流氓;卖淫的女子:打~(找女流氓鬼混;嫖娼);2是新起的说法
第二义与第一义无比喻、引申之类的关系。此种说法在哈尔滨是“新起的”,但在历史上却很早了,本是隐语性质。明代的《行院声嗽.人物》:“水表:兔儿。”宋代即把妓女用“水表”的隐语来说。为何用“兔”来说,尚无人作解说,“隐实示虚”恰是解开此类难词隐秘的钥匙。“兔”谐音“秃”,义为平,指女阴其处平。相对区别的男阴在多数方言称为“屎”,即谐音“丘”,指高出、突起的形状。或称为“鸟”diao,造新字为“属”,便是谐音“吊”,犹垂。又称为“把、把把、把子、孤私”等,都从吊着,垂着之状而言。许多方言把动物的兔称为“猫”,便是“卯”的谐音隐实示虚,因为在十二属相中把兔与卯相配。因此,隐语和有的方言中又把妓女或性关系混乱的妇女称为“猫”。明清小说中多见把供人行“男风”其事的男性(古代称为“龙阳君”典故)也称为“兔子”。是言其人以平处的屁股为人所用,如同女阴。
51.兔崽子=兔羔子:幼小的兔子,多用做骂人的话。
用作骂人的话正是从以兔称龙阳君而来,犹如骂他是“卖沟子的”。所以应分为两义。
51.兔户马:毛色半白半灰,和毛驴的毛色相同的马。
似由“土灰”色而变音为“兔户”。
江兔子:水上摩托艇
“兔”谐隐“突”,即发动机工作时“突突”的声音。与“屁驴子”为摩托车相同。
55.猪蹄扣:一种随被捆的人或东西活动而自行收缩的绳扣。
此扣不限于捆猪,可用以捆人,以“猪”称名,便是趣说,谐音“搐”,指收缩。“蹄”由“提”谐音,指“拉”,拉绳则扣收缩。
211.老猪腰子=猪腰子:主见。
由“有主意而要……”的说法中缩合而谐音为“猪腰”,再附加“子”。
鼠眯:因恐惧而不敢说、不敢动。
“鼠”由“憷”谐音,胆怯、恐惧义
姑鸟儿=姑娘儿:一种草本的球形小果而是。
马思周等《东北方言词典》“姑娘儿”条(姑娘字都有草字头)言:“红的又叫‘挂金灯’,即中草药酸桨,……白的又叶‘洋~’。”陈刚《北京方言词典》:“红姑娘儿:灯笼草,也叫‘挂金灯’。短额负蝗。”明杨慎《丹铅总录.花木.红姑娘》引徐一夔《元故宫记》:“金殿前有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并言:“盖‘姑娘’乃‘瓜囊’之讹,古者‘瓜姑’同音,‘娘囊’之音亦相近耳。”又,中药“雀瓮”又名红姑娘、毛虫。《本草纲目》言“大小如蚕,身面背上有五色斑毛”。浆果、毛毛虫、蝗虫,三种很不同的东西都以“姑娘”作趣名,并非都能用“瓜囊”的讹读可解释,只能是从“红咕囊囊”的形容说法有意隐实示虚。这种词语为时早,数量也多。苏轼《真一酒法》:“每斗人热水两碗,更三五日,熟,可得好酒六升。其余更取酸者四五升,俗谓之‘二娘子'”由“酿”而言“娘”,例中是说二等的酒。《牡丹亭?詷药》:“剪裁寸方,烧灰酒娘,敲开齿缝,把些儿放。”说以酒冲服药灰。《儒林外史》第九回:“二斗米做酒,足有二十斤酒娘子”。清李斗《扬州画航录.桥西录》:“其烧酒未蒸者,为酒娘儿,饮之鲜美。”今扬州方言仍有“燥酒娘子”词,梅县方言有“酒娘”词。《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医药类.药行业之切口》:“红娘:桑甚子也。”《黎川方言词典》:“桶娘:做成的一块一块的半干半湿的豆腐。”都从软囊囊趣说。《苏州方言词典》:“臭花娘子:一种草本植物,有臭味,子有粘毛,沾人衣服,不易掉落,学名窃衣。”是由“粘”而趣味谐音成“娘”。又:“德:粘。可以扩展成‘德兹哥娘’,其中“娘”也从“粘”而来,与“德”同义复说。徐州方言把泥鳅和小鱼儿都说成“没娘鱼儿”,甚有趣意。说泥鳅时,是从“摸起来黏黏的”而谐音。说小鱼儿时,是从“没一点点大”作变化的,即“一”与“点”拼合成“眼”之音而谐音为“娘”。宋元时有“你娘、他娘、甚娘”等系列词语,学者们都认为“娘”是骂语,如同今口语“他妈的”。此释大误,其实是“么”字的变说。“什么”省说成“么”(如“么事”即甚事),音读为“吗”,换为“妈”的同音,又换为字面同义的“娘”。笔者对此另文详说。上述“娘”实非“娘”之义的种种例词。充分说明“隐实示虚”在古今方言俗语中的普遍性,说明了群众和作家喜欢它们的趣味性。
51.土包子:提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含讥讽义)。也作土暴子、土豹子。
“豹”便是“包”的谐音。不知这个道理,便另写成无所取义的“暴”。土包子即一堆土。
64.虎伯劳子:红尾伯劳。
“虎”谐音“火”,指红尾。吴语把屋顶活动天窗叫“老虎天窗”,把烧水的火炉叫“老虎灶”,忻州方言把火炉叫“地老虎”。西宁方言把“二郎腿”叫“虎担腿”。“虎”即谐音“活”,与“郎”谐音“浪”一样,都指这条腿的动荡。旧日江湖的八种大忌中忌说虎,因为可谐音“祸”。徐州方言“皮跨虎”是挂在腰带上的皮制钱包。“虎”从钱包活动摆动言。“皮老虎”是橡皮做的疏通下水道的水拔子,谐音“闹活”即搞活。《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党会类.小瘪三》:“跑老虎:收旧伙也。”由老伙伴谐音成老虎。都是“火”之音而谐音成“虎”。
157.蝎虎:恐吓;威胁。也作;蝎唬。
“虎”谐音“唬”,作“蝎虎”,才成趣,即“蝎”,也谐音“胁”。作“蝎唬”便是泄漏机关而不伦不类,失去情趣了。
164.白虎嘴儿:成年男子不长细须的嘴。
“白”是没有之义,不是白色义。“虎”谐音“胡须”之胡。有的地方把女性不长阴毛或长白色阴毛叫“白虎星”,由此迷信地说会克丈夫。虎,谐音“户”,皆**。
211.老虎菜:用新鲜辣椒等拌的辣味凉菜。
“虎”又谐音“火”,指辣味如火烧。苏州方言把辣椒直称为“辣火”。
230跳老虎神;大发脾气,大吵大闹
“老虎”由“恼火声”或“闹活声”(胡闹义)谐音。
鸭子听雷:比喻根本听不懂。
“鸭”谐音“哑”。一切动物听雷都无动于衷,非比喻。
婆婆丁: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