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省有没有大项目,如果是别人执政,可能还想不到有什么大项目,王荣民就不一样了,从来到中南省开始,王荣民就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南省的建设,不但他本人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推动着手下,不遗余力的寻找的,上行下效,上级喜欢斗鸡,下级就会送,既然上级想要政绩,下级也不遗余力的努力,提出了很多的项目,只不过都没有多大的效果而已,真正让中南省腾飞的,还是他从内参上面分析出来的。
看起来是这样,王荣民知道,却不是这样的,正是手下的提供的东西,让他快速的对中南省了解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在内参和全国铁路计划之中,敏锐的找到了铁路建设为突破口的,毕竟不了解整个中南省的家底,不了解铁路贯通之后,对于中南省的直接好处,只是为了政绩去争取铁路,争取到的,也不过是一个中央配套投资而已,后续的很多东西,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但领导者的能力会大打折扣,就算是再大的关系,接下来谁敢帮助你。
中国讲究的可不是关系和派系,从上到下讲究的就是实际效果,或许可以用人情和手段,通过一次投资,一旦这个投资没有起到应有的成效,或者造假,不但跑工程的要被问责,上面批准的和参加研讨会的同样会被问责,正是这个制度,才让中国的不少大型工程,没有流于形式,反而起到了相当深入的效果。
王荣民清楚的记得,在他找突破的时候,就在二年前,他在接手了中南省一年多的时间,在各方面站稳脚跟,掌握了实权的时候,基本上开启了铁路计划的时候,有本土商人提出的一项计划,克拉地峡计划,用克拉地峡贯通印度洋和太平洋,为中南省带来大量航海红利,推动中南省的展。
题目很大,最终的效益也相当的惊人,当时王荣民还深入的研究了一下,原来这不是新提出的,或者为了迎合他这个省长的喜好而建设的,早在200多年前的18世纪,就有人提出了克拉地峡的动议,不过那只是一个意向,根本没办法投入实际运营,算是在这个区域有了这么一个事情。
真正推动克拉地峡的,是中南省泰国的国王,朱拉隆功是泰国一位力主革新的国王,曾遍访欧洲,为泰国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当时的国际海运业已有了相当的规模,因此开凿克拉运河,让太平洋与印度洋间海运航道便捷的构想便应运而生。那时国际间协力兴办巨型工程还不成时尚,单靠泰国的实力绝难胜任,泰国当时没有钱推动这个计划,连启动资金都拿不到。
现在,包括泰国在内的全部中南半岛的国家,都归属于中国之后的,在了解了中国实力之后,特别是王荣民这个实际上的领导者,比较重视的展中南半岛的计划,这些土著商人们重提这一计划,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克拉地峡的计划,才能够满足王荣民的需要,对整个中南半岛,产生难以想象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克拉地峡的具体位置位于原来泰国南部,在泰国向马兰半岛延伸的狭窄区域,最窄处50多公里,最宽处约190公里,最高点海拔75米。它的东西两海岸皆为基岩海岸,浪平风静,拥有开凿的可能性,只要合理的设计贯通,中间可能不会有很多的提灌站。
至于经济价值,也不算小,如果克拉地峡运河开凿成功,中国前往印度洋的船只,将会节约1200公里的航程,对于大型轮船来说,这代表着2-5天航行时间,对于远洋运输来说效果巨大,代表着节约大量的成本,任何一个远洋货船,在运输的时候都会产生成本,抛开时间成本不说,航行1200公里的时候,所耗费的油料都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所以航海业上面,每一点点的航线的节省,都是一个巨大的效益。
正是这个庞大的计划,让王荣民很感兴趣的,运河一旦开凿成功,只是凭借着过路费的收取,十几年的时间,就足以让中南省收回成本,更别说大量船只从这里经过,带来的航运红利,一些矿产甚至能够就近的卸货,转货,或者是本地消化,中南半岛跟国内的铁路已经联络上了,或许前往东南沿海,没有怎么绕路,可是对于西部的核心包头这边来说,继续的物资从泰国这边转运更好,陆地上面的优势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