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的问题,如何处理都仅仅是内部问题。现在让阿卡多感觉到切肤之痛的,还是英国海军这一次的作战行动。现在看来英国人似乎已经预感到了战争的来临,也似乎已经做好了战争的一切准备。
相反,依旧认为英国会继续糊里糊涂的容忍德国海军展,这一点是德国海军失算了。失算的代价是很沉重的,沉重到一艘驱逐舰和一架斯图卡轰炸机。这个仇对于德国来说,不共戴天不能不报。
至少在阿卡多的脑子里,是主张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所以英国海军击沉了一艘德国驱逐舰,那么德国海军至少就要击沉英国的十艘战列舰,才算是报了仇。
为了报仇,元组建了一个全新的指挥机构:第三帝国最高统帅部。在成立这个机构的当天,阿卡多亲自下令,利用他在陆军还有各种机构里无以伦比的权威号召力,统合了零散的德*方指挥体系。
武装党卫军被划归给国防军陆军指挥,补给和作战都由国防军来负责,原本的党卫军机构仅仅被作为征召士兵补充损失的征兵机构来使用。空军成立对海军和陆军的联络办公室,为的是更好的完成协同作战任务。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西线的作战任务,阿卡多将直接监督陆军司令勃劳希契、海军司令雷德尔、空军司令凯瑟琳,共同拟定一个海陆空协同进攻的作战计划。不过很多德*官对于法国开战兴趣缺缺,他们不希望破坏唾手可得的和平。
情报部门被再一次扩充,统合了海陆空三军各自的情报机构,加上分析和反渗透,加斯科尔负责的东西似乎更多了。不过,一部分抓捕任务被划归给了党卫军,也算是给党卫军的职权做些补贴。
当作为第21步兵军的军长来到柏林的时候,曼斯泰因是紧张无比的,他的计划并不完美,但是却旨在推翻陆军拟定的代号为“黄盒”的作战计划。
50岁无疑对于一名指挥官来说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年纪,这个时候的将军往往有年轻时敢打敢拼的冲击力,又拥有成熟稳重的阅历和经验。而曼斯泰因今年正巧刚满50岁。
“黄盒”的内容其实并不难猜,甚至法国指挥官们都已经猜到了一个大概:德国计划准备a、、c三个集团军,c集团军负责在马奇诺防线正面佯攻,困住马奇诺防线上的法*队;伦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负责进攻比利时与卢森堡,击破那里的法*队防线;而进攻的主力是集团军,部署在荷兰还有比利时的北部,负责向南一路进入荷兰比利时等低地国家。
原本的《黄盒计划》实在算不上高明,接受命令执行这个计划的西线德军指挥官们一直在犹豫。他们甚至包括元本人都觉得这个计划不太吉利,因为这个计划几乎不允许德国国防军采用在波兰大获全胜的闪电战战术。
在波兰,精锐的坦克部队、摩托化部队、机械炮兵团组成的大军得到了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有力支持,旋即突破了波兰守军稀松的防线。装甲兵冲进敌军阵地,拉开了巨大的豁口,常规步兵得以如同潮水一般涌入。
而这套战术如果按照黄盒计划来行动,集团军的重点突破几乎肯定会撞上进入比利时的英法主力部队。这样一来两军主力的碰撞在所难免,不但代价会极其高昂,而且成败难以预料,而这些都是阿卡多不愿意看到的。即便是英国和法*队受到了损失,他们也可以退回去,沿着索姆河一直到法国北部,把德国人封锁在这个地区,让德军陷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的僵局。
当然阿卡多是知道这道题的正确答案的,但是他需要一个军方的专业人士来替他补全这个计划,进而获得整个军方的同意和执行。这个代言人他选择了曼斯泰因。
曼斯泰因在阿卡多的提示下,拟定了一个叫做《挥镰行动》的作战计划。在这个作战计划里,他把德军的a集团军和集团军的进攻内容交换了一下:变成了a集团军主攻,而集团军协助。
如此一来,进攻的主力部队就变成了伦德施泰特将军的a集团军。他们将在阿登高原附近起进攻,越过林木茂盛的高地,由精锐的装甲部队引导渗透,突然出现在色当附近的法*队面前,撕开色当附近的默兹河上薄弱的法军防线,一路向西直奔英吉利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