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武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好心高气傲的资格,一切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取得的成绩罢了。
如果说哪个时期让吕武觉得最难,毫无疑问是刚来到这个“世界”之初要什么没什么的阶段。
天幸的是,他至少还有一个“士”的身份,不然再有才华在当前的年代也不会有施展的舞台,搏一把不成功就该落个身异处的结局,魂儿跑去重新投胎了。
为什么说至少要有一个“士”的身份呢?因为“士”起码获得了晋身的门票。
连“士”都不是的话,看看各个列国……又或者了解一下春秋时期要奋斗几代人才能成为“士”,又要在“士”这个阶层挣扎多久才能变成“大夫”,基本上也就明白春秋时期阶层固化的可怕程度了。
吕武另一层幸运的地方是作为一名晋人!
换作是在其它的诸侯国,高层才不管某某谁立下了多大的功劳,该是什么阶层还是什么阶层,国家的一概权柄都攥在公族手里,不是公族就甭惦记着翻身当个上等人了。
“阴氏较以以往又有不同?”士匄最近太爱找吕武闲聊了。
他们有闲聊的时间,当然是日升日落来到了夜晚。
白天的晋军与楚军的较量,期间只有羊舌氏退却了一波,后面羊舌氏重新上阵参战,其余各局部战场从开打到结束一直是保持接触的状态。
临到傍晚时分,两军罢战退兵,约定明天再接着继续打。
现在是春秋时期,一边打一边沟通再正常不过了。开打前要邀请对方出营列阵,不想打了也能阵前说好各自收兵回营,甚至都有两军头头脑脑一块去某个山头,摆下排场互相饮酒作乐再一边各自指挥正在开打的军队。
所以,贵族气质啥玩意的,再展现文明高度与人性光辉,诸夏这边早玩了个遍啦。
当然啦,诸夏这边倒是没有生过两国开战,某国爵位太低不得不去向爵位高的敌人下跪,跪完了再回去率军干起来这种事情。(谁知道这个事?)
吕武不太理解士匄说的是什么。
士匄用着探寻的心思,问道:“阴氏推行新法?”
哦!
这个啊?
吕武先在秦国那边试验新的法度,现极度鼓舞普通人的生产热情,激励着大丈夫们训练与参战的欲望,试行了两年就在阴氏这边执行了。
晋国这边其实战斗欲望比各国要强烈,以往只能看贵族老爷的心情获得战利品赏赐,阴氏却是以“法”的形式定下赏格。
别看只是明示赏罚,人面对已知和未知是两种状态,有了明确目标奋斗起来会更有热情,尤其是那个赏格还分多个阶级,人类都有一种“通关”欲望的。
关于各等级名称,吕武倒是想让家臣们想一些高大上的名字,问题出在阴氏还没有那个资格取代晋国公族去使用那些名称,阴氏这边也不存在什么历史底蕴。
用秦国那边的什么“造”什么“庶”明显不合适,搞到最后吕武带着诡异的心情同意了家臣弄出来的阶级制度。
那个制度之所以会让吕武感到诡异,看看各阶级的名字都是什么呗。
现在已经有“中士”和“上士”的爵位了对不对?阴氏的家臣一再思索以及商议,弄出了:下士、上士、中士;新尉、下尉、上尉;下帅、上帅、中帅;下司、上司、中司;下令、上令、中令。
没错,阴氏还是挺尊重晋国习俗,用上了以“中”为尊,也就是每一个级别就是“中”最尊贵。
搞上、中、下的阶级吕武听着会觉得诡异,对于春秋的人则是再正常不过了。
根由在于周礼中有相关的制度,比如晋国一开始设立下军、上军和中军就是那么一回事。
所以,吕武看了觉得出戏,除了他之外的人却非常能够接受。
在阴氏的阶级制度中,以吕武的身份本来就能够任命“中士”和“上士”的爵位,不算是一种逾越的行为。
“尉”在晋国这边有比较高的意义,不但各个军团分别有自己的“军尉”,以“中军尉”最为强势,权柄上面其实并不输给“新军佐”太多。
本来排序是:士、帅、司、令、尉。
上面的排序跟晋军的军队司职有关,也就是参考了“卒(士)”、“旅(帅)”、“师(司)”、“军(尉)”的各职位排序,多出来的“令”借鉴了楚国那边。
后来吕武拍板,才成了:士、尉、帅、司、令。
没其它意思,纯粹就是吕武琢磨着“士”不就是士官,后面接上尉官挺合适。
为什么没弄个校官,只是暂时没想好怎么向后人交代。
至于为什么不弄将官?逾越了不是!
现在吕武肯定不会去干明显逾越的事,玩的就是大局上操纵得清清楚楚外加堂堂正正,一些微操则是悄咪咪地来。
弄出来的士、尉、帅、司、令十五个阶级,其实是在内涵上借鉴了商鞅的那一套,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更改。
后面还有下大夫、中大夫和上大夫,也就是组成一个十八个等级的阶级。而到了下大夫的这一个级别,其实就不是没有立国的吕武所能够封赏的,得是一国之君才行。
吕武不确认士匄知道了阴氏的多少事情,反问道:“为何提及此事?”
士匄理所当然地说道:“法出我家,阿武行此作为若让各家效仿,既我颜面无存也。”
什么玩意???
以现在的既定习俗来说,吕武是元戎,不是士师,还真的不能随随便便搞法律。
哪怕是吕武搞出了法律,只能在阴氏内部自己执行,不能够向外进行推广的。
现如今担任士师的人就是士匄,倒是从国家角度到个人角度,有那个资格和底气来跟吕武说那话。
“众家效仿阴氏多也。”吕武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
晋国是个挺有善于学习氛围的国家,各贵族少有顽固保守派。
他们其实就是懂得一个道理,没那个本事去创新,看到有人创新且取得良好成效,不去跟着学是不是傻?
当然,想学要先取得授权,要不然就是侵权了。
阴氏大搞灌溉,并且革新了体系与技术,能卖各种新科技产品是一方面,晋国能够强大起来干挺楚国,吕武哪怕知道会有后患,碍于太多的事情还是必须同意进行推广。
在吕武地位不高不下的时候,各个家族学了送一笔礼也就行了,等吕武成了元戎则是另外一回事,比如阴氏向各家收购粮食能有折扣价。
士匄根本不是为了追究,主要是看出阴氏的士兵远比其他家族更有攻击性,再来就是韧性方面也超过,一探寻下来才得知阴氏内部搞了新的法度。
因为不能深入询问的关系,再来是问了阴氏那边的人也不敢瞎哔哔,士匄仅仅是知道吕武在家族内部推行新法,太具体的就不清楚了。
哪怕是不知道更多,仅仅是阴氏军队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足够士匄去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尝试取得吕武的同意拿来用了。
吕武根本不想把自己弄的那一套在晋国推广,搞懂士匄想做什么,立刻给改变了话题。
今日白天的激战,各方的数据还没有汇集到吕武这边,仅仅是从交战烈度来看,能够得出双方死伤非常惨重的事实。
大概是士匄来吕武这边的一刻钟,中行吴和赵武先过来,再足足等了半个时辰以上才等来了解朔、彘裘、魏绛和羊舌肸。
晋国的其他贵族?不是战前听取指示的会议,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参加战后会议总结的。
吕武能看出后面来的各“卿”脸色都比较沉重,出口安慰什么的则没必要做。
相关的伤亡数据不是以书面方式呈给吕武,由每一个人来自行口头汇报。
他们讲的数据未必准确,主要是时间太短,只能够统计出大概的数据。
损失最严重的并不是中途退出作战序列的羊舌氏,是顶了羊舌氏空缺的韩氏。这点还是羊舌肸主动找韩起进行了解,又在会议上提出来。
“我必补偿韩氏。”羊舌肸心情非常忐忑,想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弥补。
另外还有一点,羊舌肸要是将补偿韩氏的事情做得漂亮,怎么都能起到挽尊的效果,不然等这一战打完,估计要落得个破鼓万人捶的下场了。
吕武没有表什么意见。
彘裘和赵武则是用不怀好意的目光不断打量羊舌肸,看的羊舌肸内心无比恼火。
两个年轻人有着不同的心思。
彘裘就是单纯觉得羊舌肸太蠢,没有那个实力偏偏要坐上卿位,弄得自家一再损失,家族名声也保不住了。
赵武则是想到了韩厥曾经的多番照顾,不会主动去帮韩氏获得卿位,琢磨着羊舌肸是不是要倒霉了,想着要不要推波助澜搞一波。
“崔氏折损亦重,我亦弥补。”解朔倒是没什么羞愧的地方。
可以说,白天的经历对于解朔是一次升华!
解朔第一次指挥这种大型会战,哪怕只是出现了一个“平局”的局面,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是不一样的。
以后再让解朔来指挥这种大型会战,最起码从心情上会更放松一些,也能够更加有自信。
吕武总结了一下,仅仅是一天而已,己方丧失的战斗力大约是两万左右,楚军那边应该是约五万。
丧失战斗力不等于战死,可以是受伤或者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