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 没人比他更强(1 / 2)

“金井栏”是一种很古老的下法,可以认为是“星定式”是一种。这种下法到底是谁最先下出来的呢?现在已经无从考据。不过至少在宋朝的时候,这个定式已经出现,这在当时的棋谱中就已经屡见不鲜。到了明末清初,中古棋对这个变化更是研究得非常透彻。和“双飞燕”,“倒垂莲”等等类似,“金井栏”也是中古棋中经典变化之一。

当然,“金井栏”之所以这么有名,并不仅仅因为它的古老,更主要是因为围棋史上一个相当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在中日围棋的一次交流中,这个故事,代表着中国围棋的一段屈辱历史。当然,这个著名的故事,也让“金井栏”这个经典的围棋定式名扬天下。

所谓“平生快事问秋翁,金井栏赢独眼龙。”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段典故。

事情生在民国初年。大家知道,在那段时期,中国围棋完全陷入了最低谷。像高部道平这样的日本职业四段,都能让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棋手2子以上。

在中国围棋的展史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在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中,段祺瑞爱下围棋是颇有名气的。早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问,老段的周围已聚有一批棋客不时对局。例如汪云峰,顾水如,以及少年时期的吴清源等人,都在他手下讨生活。日本高部道平屡次访华。多数是在他的接待下与中国棋手进行交流的。自民国初期至三十年代他的府邸棋手往来不绝。综观老段的一生,其他地方就不评价了,但公平的说。在保护中国围棋的事业上,老段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有一次,日本来了个职业六段,名字叫做广濑平治郎。老段让汪云峰和他下棋,由于在那段时期,日本的段位制度等级还是相当森严,五段是一道坎。五段以上就称为“高段”,就在当时的日本,“高段棋手”也没有几个。

好吧。这次既然来了个“高段”,像中国老一辈的这些棋手,都是高部道平这个“低段”让2子的水平,因此汪云峰vs广濑平治郎这盘棋。棋份被定为让3子。

说实话。汪云峰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他的压力其实很大。因为再怎么说,他当时都是国内第1流的高手。被人家让2子,那也是没有办法,因为水平的差距摆在那里。这如果让3子还赢不了的话。。。

因此可以这样说,这盘让3子的棋局,汪老先生无论如何都是要想办法赢下来的。但是怎么赢呢?下手对付上手,想要赢棋的话。很多人第1反应就是寻找一把“飞刀”,这好像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吧?汪老先生自然也不会例外。而他找到的这把“飞刀”。就是中古棋中经典的“金井栏”。

相传汪云峰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一本过百龄编纂的“三子谱”。里面记载了“金井栏”的详细变化。汪云峰精研其中最难解的几个变招,并在这盘比赛中运用出来。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猝不及防之下,广濑平治郎应对有误。他最终也输掉了这盘比赛。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轰动。当时有个棋史家叫徐润周,他记叙两人这局棋时,曾经赋诗一, 这就是“平生快事问秋翁,金井栏赢独眼龙”的来由。

要说这诗其实很不厚道的,汪云峰因著有“问秋吟社弈评”,故称“秋翁”,而广濑平治郎呢?因为他一个眼睛失明,因此在诗句中被称为“独眼龙”。

说实话,在这个故事中,虽然是以中国棋手获胜而告终。但李小强一直认为,这个故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更多是反应了中国围棋那段屈辱的历史。

可以设想一下,当年过百龄编纂的“三子谱”的时候,其实是当成一本围棋教材的。换句话说,对于明末清初的这些棋手,类似于“金井栏”这种定式,其实也就是基本功,是写给让3子水平棋手看的。清末民初的国手们,居然连这种基本功的东西都不熟悉,由此可见,在那样一个年代,中国围棋曾经衰退到什么程度。

必须承认,那样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就在今天,在现代的世界围棋大赛中,李小强再次祭出了“金井栏”。他什么意思呢?

“马小,你来帮我分析一下,虽然“金井栏”很有名,但是现在下的人已经不多。小强今天是什么意思?他是想出其不意吗?还是也把这个变化当成飞刀,想考验一下刘昌赫?”

观战室内,其他三位中国棋手都在比赛,马小飞自然成了研究的主力。当他看到李小强不按常规出牌后,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细细品味李小强的意图。

“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看清楚,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小强选择这个变化的时候,出其不意的意思应该有,但应该没有把这个变化当成一把飞刀。指望别人下错来赢棋,这种想法不仅不靠谱,而且非常危险。再说了,按照小强目前的实力,他还需要依靠飞刀赢棋吗。。。嗯,好棋!好棋!我现在差不多看懂小强的意思了。小强这个时候选择“金井栏”,确实是非常合适的下法。”

“怎么个合适法?现代不是普遍认为,“金井栏”的下法稍微有点吃亏吗?难道国家队对这个变化又有新的研究?”

“呵呵,连你都说了,“金井栏”的变化只是稍亏而已。更何况,这个“稍亏”只是指这个局部而言。在围棋中,局部稍亏但全局得利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小强今天的选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啧啧,小强能下出这样一步棋,看来他的全局观确实是增强不少了呀。”

“拜托你说清楚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