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我就收下这笔钱了,等到时候布织出来的时候,我给诸位最优惠的价格!”苗瀚东接受了他们的好意。
“该有的利润还是得有,要是赔了钱,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而且这也不是做生意的道理。”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沈隆、卢家驹和孙明祖合伙的宏巨染厂还有赵家兄弟的三元染厂一起拿出准备购买坯布的钱,提前交给了苗瀚东,让他去收购棉花。
苗瀚东拿到钱之后马上行动起来,他没有在棉花交易市场上进行期货交易,而是直接派出大量的人手直接去乡下收棉花,这样做虽然费力,可能接触到第一手的资料,及时了解今年山东棉花的收成情况,而且也能节约成本。
苗瀚东的名声在整个山东都非常响亮,大家一听说是苗东家收棉花,都信得过也愿意把棉花卖给苗瀚东;苗瀚东给钱也公道,而且向来是真金白银现金结账概不拖欠,一下就收到了大量的棉花,等小日本反应过来已经有点晚了。
小日本倒是也想使用同样的手段,可他们刚占了东北,山东百姓好多亲戚都去了东北闯关东,山东百姓对小日本可没啥好感,就算是同样的钱,他们也更愿意把棉花卖给苗瀚东,小日本这边涨价,苗瀚东也跟着涨。
而且小日本也没有这么多人手撒到乡下去,他们只能让当地的汉奸商人帮忙进行收购,可这些汉奸商人办事儿也不能白干啊!他们辛辛苦苦去收棉花,总不能一毛钱不赚就卖给小日本吧?怎么也得加上些不是?这样以来,小日本收购棉花的成本就比苗瀚东高得多了。
而且他们还要先把棉花运到青岛,再从青岛运到日本,在日本纺织成坯布再运回到中国来,这样就算苗瀚东这边要给韩复渠缴税,日本坯布不用缴税,二者的成本也在一个水平线上了,再加上抵制日货的风潮,日本人的坯布就将面临卖不出去的危险。
当然,他们也能在青岛把这些棉花纺织成坯布,反正青岛好多纱厂都被小日本强收了,可这些纺织厂的技术远比不上苗瀚东的厂子,纺织出来的坯布成本不比苗瀚东的低,质量却要差上不少,这样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
日本人现在也在考虑从本土引入更加先进的纺织机器,可生产机器、把机器从日本本土运到青岛、在进行安装调试,这都需要时间,而且还得培训工人,新机器到厂之后,可不是安装完毕就能使用的,还得有技术过硬的工人来操作。
但是在沈隆离开青岛的时候,他可不只是带走了元亨染厂和大华染厂的工人,还让王志武出面,和何大庚一道找人劝说那些纺织厂的技术工人离开青岛,跟他们一起去济南,现在青岛半数技术骨干全都填充到了苗瀚东的厂子里面,日本人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局面。
当然,青岛的工人是不缺的,如今时局混乱,活不下去的人很多,在连性命都保不住的情况下,再奢望他们抵制日本人就太不现实了,只要给一口饭吃,那些归了日本人的纺织厂还是能找到工人,可工人和工人还是不一样的,普通出苦力的工人好找,懂技术的工人却不是那么容易找到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