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不慌不忙道:“儿臣有几个问题想问一问神通皇叔,请父皇恩准。”
李渊看了一眼李神通,便点点头:“准!”
李建成对李神通微微笑道:“皇叔极力主张反攻并州,能否给小侄谈一谈具体反攻之策,或许皇叔之前已经说过,但小侄正好不在,烦请皇叔再复述一次。”
李神通摸不透李建成的心思,既然天子已经准许,他便不得不说:“反攻当然还是应从河东郡着手,河东郡和弘农郡一样,都是关中的缓冲区,夺回河东郡有利于减轻关中的军事压力。”
“那军队呢?”
李建成继续追问道:“皇叔认为应该出多少军队,动用哪里的军队?”
李神通被问得有点尴尬,干笑一声道:“现在我们只是在谈大略,这种出兵的具体细节,需要制定完善的方案后再进行讨论,现在太子让我说,我一时还不好回答。”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李元吉慢慢走出来,面色阴冷道:“皇兄无非是担心我们没有足够的军队,也没有能力攻下河东郡,但我要告诉皇兄,目前我们关中有十五万大军,足以夺回河东郡。”
“十五万?”
李建成不解地问道:“这个人数怎么出来的,我确实不太明白,皇叔在河东郡损失两万军队后,关中哪里还有十五万?”
李神通的脸色霎时间胀得通红,十分不满地盯了李建成一眼,李元吉依旧用冰冷的语气道:“全歼宋金刚后,我们得了九万降卒,挑选精锐,去其糟粕,至少可以得六万人,加上原本的六万唐军,这就十二万了,加上关中原有的三万人,这不就十五万了吗?其中还不包括两万御林军,皇兄为什么觉得我们就夺不回河东郡呢?”
“可关中的三万军队已经在河东郡损失了两万军队,哪里还有三万人?另外,宋金刚的残兵未灭,盛彦师将军率一万五千人在延安郡继续剿匪,皇弟不会把他们扣除在外吧!”
李神通的脸上实在挂不住,接口道:“太子殿下或许还不知道,我们在关中又征召了三万军队,所以.......”
李建成当然知道,他叹口气对父皇行礼道:“父皇,宋金刚的十余万大军都是强征延安郡、上郡和弘化郡的民夫,这两年导致三郡土地荒芜,粮食锐减,民不聊生,我们既然剿灭了宋金刚,就应该将这些士兵遣返回乡,扶助畜力和种子,尽快恢复民生,而不是又将他们编入唐军,我们应该避免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
将战俘编入唐军就是李渊的决定,现在李建成提出了质疑和反对,李渊也着实感到一丝尴尬,半晌才道:“皇儿的想法朕能理解,只是现在正是用兵之时,我们兵源匮乏,用降卒也是不错的办法,以后再加倍补偿三郡就是了,这件事已有定论,皇儿就不用再计较了,还是说说并州之策吧!”
李建成看了一眼陈叔达,陈叔达暗暗向他摇摇头,暗示他不要再提这件事,李建成无奈,只得又将话题转回来,“父皇,儿臣认为我们需要面对现实,事实上,当周军夺取并北三郡后,就已经成为居高临下之势,加上上党郡和长平郡被占领多年,以这两郡为跳板,夺取晋南易如反掌,所以他们这次才能不费吹灰之力便夺取了并州,如果我们再用倾国之力反攻并州,那陇右和关内怎么办?李靖在河套虎视眈眈,他长驱南下,我们就是两线作战了,父皇觉得我们能承受得住吗?如果承受不住,后果又是什么?”
武德殿内鸦雀无声,包括李神通也无言以对,李建成的一番话说到了要害之上,在大周帝国军队强大压力之下,他们根本就无力收复并州,这是铁的事实,以前没有人敢说,今天李建成却开诚布公地说了出来。
“那皇兄认为太原该怎么办?”李元吉忿忿不平问道。
“很简单,和中都谈判,让出太原,我们的军队撤离太原,从离石郡过黄河到延安郡。”
“父皇,我赞成皇兄的方案!”
李世民从队列中走出来,躬身行一礼道:“父皇,皇兄的话虽然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事实如此,我们的实力不可能再收复并州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撤回太原的军队,只要军队还在,我们就有翻本的机会,军队要远比土地和城池重要,之前我就说过,不能因小失大,为了收复并州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最后连太原军队也全军覆灭。”
太子李建成的加入无疑使反对收复并州派占据了上风,陈叔达和刘文静先后表态,都表示支持太子的建议,和中都展开谈判,让出太原换取军队撤离。
这时,李元吉见众人纷纷表态支持长兄,而原本支持自己的窦琎等人都沉默了,他心中着实不甘,又道:“可现在大雪封路,我们的军队根本无法通过吕梁谷道,至少还有两个月才能人马通行,所谓谈判能确保这两个月的安全吗?”
李建成淡淡道:“我们军队可以全身而退,周军也能不伤一兵一卒夺取太原,各取所需,为什么他们会不干?”
“可如果他们占领了太原,却不肯放过我们,趁机将我们全歼,那时又该怎么办?”李元吉不依不饶地问道。
“如果皇弟一定要这样认为,那我也无话可说,谈或不谈,由父皇来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