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氏醋劲更大了,佯装指责,“你个偏心眼的小家伙,我半夜辛辛苦苦爬起来喂你的时候,怎么不对我笑呀。”
母女三人正开怀的时候,厉嬷嬷走了进来,见了这温馨场面,不免笑道:“哥儿这样亲近姐儿,以后姐儿出门子了,可怎么舍得哟。”
令嫣开着玩笑:“我不嫁人,以后就守着娘和阿眠过。”
她上辈子母亲早亡,父亲组建了其他家庭,父女俩一直不亲近,直到她死,也未与父亲交过心,终是留下些遗憾,若此生能守着亲人渡过,何尝不是一件大幸事。
“哟,咱们嫣姐儿知道害臊了,也是,过了十一月三日,你就满十一岁,可是大姑娘了,再过三年,你就及笄,可以嫁人了。一想到这里,我心里就闷的难受,这日子过的实在太快,一眨眼的功夫,你都这么大了。再一眨眼,你就要离我而去。”
厉氏说着说着,已是泪眼摩挲,令嫣瞧了,鼻腔也莫名一酸,眼圈也跟着红了。
厉嬷嬷及时劝道:“夫人大可把姐儿留久些,咱们雍朝,大家闺秀十六七岁嫁人,也是常有的事。这么一算,至少得有个五年功夫,您这些年,帮姐儿好好把关,挑个住的近的,以后回娘家也方便。”
厉氏这才收了泪,破涕为笑,“还是嬷嬷说的对,我真是想左了,说起挑人,给令嫣准备的丫头,挑的如何了?”
厉嬷嬷回道:“夫人,给小姐备着的丫头,我先从盛京几个人伢头目那里,挑了二十人出来,现在放在庄子上调/教呢,等筛选出拔尖的,再送过来给您和姐儿挑选。”
“那敢情好,等姐儿过生辰那天,我带她亲自挑选。”
他倒是生了十几个儿子,可惜并无嫡子,一直未立储君,儿子们又都太出息了,互不相服。老爹在位时,尚且明争暗斗,等文宗爷莫名薨了,谁还能压得住他们,可不得斗个你死我活。
胜者为王,败者遭殃,踩着兄弟们的鲜血,赢到最后的,就是成宗皇帝。
这位的脾气跟文宗爷可是天差地别,狠决有大略,骁勇善战,常年征伐,重用勋贵武将,同时也从内部瓦解功臣之间的联盟,使得他们互斗吞并,最后能世袭的,只留下七公二侯,其中仁宗生母曹皇后娘家因牵涉巫诅之事而被诛族,等到了成宗末年,剩下祁、郭、殷、孟、范、申六国公,宁、严两侯地位超群,甚至一度把持朝政。
成宗也生了不少儿子,可是活成的只有四子,其中老三英年早逝,只留了一个儿子。仁宗爷是成宗幼子,成宗病死之后,在昭定太后扶持之下,十岁登基。年长他许多的两位兄长难免不服,不过最后还是被仁宗爷收拾了。
只有安凌王因为其父早死,且年少无知,侥幸逃生,不过他却是个命短的,早早就去了,倒是留了一个儿子,即现在的安凌王石景渊。
仁宗皇帝继位时,只有十岁,昭定太后垂帘听政,朝权由勋贵把持,其中又以太后娘家祁氏一族最为得势,当时还有祁半朝之说。不过,仁宗却也不是池中之物,永顺七年,联合其他家族,对付祁家,祁家元气大伤,此后三十年也没缓过劲来。华潼之乱时,太子暴毙,两公两侯受挫,三家被除,武安侯被削成伯爵。他们的势力或是被皇上收回,又或是被剩下的家族吞并。
而留下的殷、范、申三公地位牢固,行为又谨慎,轻易不可动摇,祁家虽不如前,可公爵犹在,又有昭定太后撑腰,只要不绝嗣,总有再起的一天。
而在华潼之乱中立了大功的阴山伯薛家,被封了世袭的侯爵,成了新贵,逐渐起势。而今仁宗又封了逍遥伯姚家,就不知这家可有运气起来了。
仁宗十五岁便得了太子,此后倒也生了几个儿子,可惜长成的终是只有太子,而太子又因华潼之乱而亡,只留了一子,即太孙石景灏。此后,仁宗便无所出,只有太孙这么一个血脉。
成宗一脉,如今统共只剩下仁宗、太孙和安凌王三人了。偏偏安凌王年成婚十年,二十有五,竟然一个子嗣也无,而太孙才刚满十五,还未成婚,自然无嗣。
仁宗皇帝成天忧心这两滴血脉,能否传承下去,是以对这次大选尤其看重,重中之重,自然是为了给太孙挑选嫡妻和侍妾们,当然也要塞些好生养的人才给安凌王,顺便做几回月老,赐婚给公侯之家。
不仅是皇上这般紧张,前朝后宫、宗室,还有勋贵们,谁不盯着这事呢。
贵女们不少,可太孙只有一个,谁不想在这时候,把自家女儿送给太孙,哪怕只做个嫔妾也成,毕竟太孙可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