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武库(1 / 2)

大明1630 克里斯韦伯 2528 字 2022-08-26

“啊”杨青顾不得责怪手下没有教养,忙不迭喊道:“快准备香案,还有,把老爷的官袍拿来”

杨嗣昌却镇定的很,在杨青的帮助下换上袍服,来到正堂,只见王承恩站在堂上,两旁一个小太监提着锦盒,看样子颇为沉重的样子。

“杨嗣昌接旨”王承恩的声音颇为尖利,杨嗣昌赶忙跪了下来,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只是嘉奖了杨嗣昌一番,然后将御宴所使用的一批器皿赐给了他。确认天子没有被自己的建议激怒,杨嗣昌松了口气,他依照礼仪叩谢恩,山呼万岁,然后接过锦盒,交给一旁的老仆杨青。王承恩上前一步,用只有两个人听得到的音量低声道:“先生的一片忠心圣上心里都明白,皇爷说您是忠臣,杨老大人养了一个好儿子,还请您明日傍晚进宫,商议国事”

杨嗣昌顿时感觉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天子明白了自己的一番苦心,先前的一番担心烟消云散了,得遇明主,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欣慰的呢他扑通一下跪在地上,一边拜,一边流泪,却哽咽的说不出一句话来。

第二天傍晚,杨嗣昌再次进宫。相比起昨天的那次,这次的礼仪要简单得多,几乎可以说是轻衣简从,当然最重要的是杨嗣昌的心情已经完全不同了。如果说第一次进攻他还抱着忐忑不安和准备罢官回家的悲壮的话,那么第二次他就满是兴奋和希望,崇祯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隐晦的向自己承认其父获罪是冤枉的,这在当时的政治规则下已经是身为天子的崇祯可能表现出的最大好意了。虽然杨嗣昌认为其父获罪确系冤情,但他在心里却丝毫没有对崇祯的怨尤之情,在古代君主的话语体系里,皇帝即天子是绝对正确的,所谓雷霆雨露皆为君恩,无论是加官进爵还是一杯毒酒,为臣子的都只有磕头谢恩的份,绝无任何逆反的余地。

相比起上一次,崇祯的声音轻快了很多,杨嗣昌还没有行礼完,他便对王承恩道:“王伴伴,给杨先生赐坐”

“老奴遵旨”由于屋内只有崇祯、王承恩、杨嗣昌三人的缘故,王承恩不得不亲自动手搬了一张马扎放到杨嗣昌面前,可杨嗣昌刚想谢恩却听到崇祯的声音:“近些,近些,杨先生说的是要紧事,坐的近些好说话”王承恩赶忙把马扎又朝御座挪近了四五步,崇祯还不满意,又让其向前搬了几步,相距御案只有四五步方才满意:“君不密失其国,大夫不密失其家。今日朕与你要谈的事情牵涉到的人太多,若是泄露一二出去,只怕你这个辅便做不下去了”

杨嗣昌听了一愣,旋即大喜,他自然知道这宫中的墙壁都是长着耳朵的,自己要干的事情也不知要坏了多少人的官位饭碗,一个不小心自己丢了性命事小,坏了大明的中兴大计可就事大了。他赶忙起身向崇祯磕了个头:“陛下有这等准备,臣心甚慰说句心里话,臣做不做这个辅倒事小,只是平辽之事却千万不得有半点变故。”

“嗯”崇祯点了点头:“是啊,平辽之事万万不能出差错,杨先生,你现在便把你的方略细细讲述一遍吧”

“臣遵旨”杨嗣昌来之前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副地图来,便将刘成先前向他提出的编练十六个步营,拉拢蒙古各部以为义从,派人前往联络海东女真,然后同时从南、西、北三个方向进攻后金的计划细细讲述了一遍。杨嗣昌本就口才便给,又在兵事上所见颇多,将这番计划讲的如天花乱坠一般,崇祯听杨嗣昌在地图上一边比划,一边讲解,眼前仿佛出现了数十万大军三面夹击后金,一雪数十年的大耻的景象,他本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又是个极为操切的性子,听得热血沸腾,好不容易才等到杨嗣昌讲完了,赶忙问道:“杨先生,十六个营是不是少了些我记得当初孙承宗孙大人在辽东光是车营就有十二个,其他的火器、水营、步营、骑营还没算在里面呀”

杨嗣昌笑道:“其实要新编练的只有十二个营,刘总兵在宁夏总兵任上就有四个步队营,臣准备让他都调到宣大镇来,他身边有些得力的将吏,也能早一日将宣大镇变成如宁夏镇一般精兵。”

“十六个营当真够了”崇祯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杨先生,我记得你昨日还说过虏酋皇太极已经将漠南诸部拉拢至麾下,加上其本部八旗和汉军,可战之兵只怕已经不下十万了吧而十六个营算起来也不过三四万而已呀”

“陛下兵在精不在多臣当初巡检各镇兵马时,早就现各镇兵额虽多,可战之兵却少,且多甲仗不全,无疑驱众赤手以博猛虎,自然多败。若是练一兵得一兵之效果,十六营也已经足够了。再说此番对东虏,辽东乃是正兵,宣大不过是起到牵制作用而已,虏酋若是起倾国之兵,国中自然空虚,又有何惧”

崇祯点了点头,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不过从脸色看,这位大明天子并不是太信任自己的兵部尚书的解释,毕竟这些年来明军与后金军的战斗力差距他心里是很清楚的,很多纸面上说的天花乱坠的东西,一落到实际便是另外一回事了,只不过杨嗣昌刚刚在山西打了大胜仗,给他的解释增添了几分说服力,让崇祯不至于当面驳斥。

“那所需饷额、甲仗呢”

杨嗣昌知道已经到了关键时候,他深吸了一口气道:“饷额数字微臣还要过几日才能呈报上来,至于甲仗,臣打算不再从兵部打制,而是从订制”

“从民间订制这成何体统”崇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饷额要过些时日倒是正常,毕竟除去新编的十六个步营外还有蒙古义从的赏赐,以及是以折色还是本色放,盐、布匹、马匹使用的草豆等等诸多耗费,而杨嗣昌居然说这数万大军的甲仗不从武库或者南北京的兵杖局放,而是从一个叫做什么洪阳号的地方订制,这莫不是开玩笑吧

尽管事先已经有了准备,但面临天子之怒,杨嗣昌还是觉得胸口一紧,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强自压下心中的恐惧,低声道:“正是,臣打算从一家叫做洪阳号的商号中购买,相比起兵部打制的甲仗,这家商号打制的要精良许多,这次能够击败东虏,这家商号的兵杖也是有助力焉”

“不行”崇祯厉声道:“甲仗火器乃是国之司命,岂有交由民间商户打制的道理你身为兵部尚书,武库和兵杖司本就是你的职责,为何不严加督导,让其打制出精良的甲仗来岂有交由民间的道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