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节 苗寨(1 / 2)

临高启明 吹牛者 2309 字 2022-08-26

孔令洋猜测得没错。...兼任黎苗事务办公室主任的慕敏和方敬涵的到来,正是为了从当地的黎苗人口中招募国民军。

黎苗人口在海南岛当地对于元老院来说始终是无法使用的人力,这使得劳动力资源紧缺的企划院一直耿耿于怀。

但是黎苗民生产力水平极低,又习惯了原始公社式的生活生产模式,历史上和当地汉族又有很强的矛盾,要将其转化为工农业人口有很大的难度

为了有效的掌握和使用黎苗民,一方面,宗教办“双教齐下”,天主教和新道教一南一北的深入山区大肆传教,通过宗教传教,卫生服务的渗透方式来掌握当地百姓的精神层面,进而控制整个社会。

另一方面,通过扩大贸易的方式,放弃传统上黎苗贸易中的暴利方式,以较低的利润,更多的商品来刺激当地商品经济展,再辅助以医药下乡和少量的农技推广。以物盾来促进社会演变。

尽管过去有过招募黎苗民组建山地步兵的设想,但是军务总管庭认为当前并无这一紧急需求,黎苗民的体质体能普遍较差,且多疟疾,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调养。编制为作战部队成本较大。

动机行动要登陆台湾岛,总参、对外情报局汇总了海天号和大图书馆的资料,认为在台湾岛的作战行动中使用黎苗士兵组成的治安部队是合适的。特别是未来针对台湾的平埔族、高山族的作战行动中,黎苗士兵的丛林山地活动能力能够挥作用。

为此,军务总监部在和黎苗事务办公室讨论之后,派出了联合工作组,前往临高、三亚和昌化等双方接触较多,有一定互信基础的黎苗聚居区,开展招募工作。

魏爱文舒舒服服的喝了一口乌龙茶,问道:“老孔,你这里的黎人苗人多吗?”

“多得很。”孔令洋听他如此问·知道自己猜中了,“不瞒你说,昌化的经济就是黎苗经济。”

此言不虚,如果元老院也统计治下各县的gdp数据的话·昌化的gdp七成都出自和黎苗的贸易活动。

“苗寨多吗,大概有多少苗族人口?”

“很少。非常文学就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苗寨不到十个,每个寨子从二三十户到一百户人家不等。总人口大约有五六千。没有详细的数据。”孔令洋虽然到任不久,但是李海平在任上的时候,各种调查不断,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总得来说·黎寨多,苗寨少。而且苗寨较黎寨更小,更穷困落后。因为苗民是海南岛的后来者,他们是当年随同明军,为镇压黎民暴动的时候作为弩手从广西征调到海南岛的的“狼军”、“打手”、“药弩手”的后裔。战争结束之后苗军就地解散,分散到各地安家落户。因为来得晚了,较好的土地和山地已经被汉人和黎人占去了,所以苗族的寨子一般都在自然环境较差的山区。除了勉强开垦一些土地之外·就是以打猎和采集山产维生,也佃种汉、黎地主的土地和山林。

方敬涵插话道:“苗黎之间关系怎么样,和当地汉人、我们的关系呢?”

“苗人不管和谁都没有大冲突小摩擦难免。苗人很穷·没有土地,连山地带土地都没有。大多数以渔猎维生,很少与外人接触。”孔令洋没有去过苗寨,但是从他的“黎苗事务联络员”当初带考察队去堑对寨和石碌河的王伙计那里,得到了许多有关黎苗人的情报。

魏爱文听得很仔细,他对苗寨特别在意海南苗族人口最少,经济状况最差。又和黎人在历史上有过冲突。

所以他认为在使用上面更为放心。海南苗族既然是从征而来的,就有打仗的传统。吸收他们充当治安部队是很合适的选择。

“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苗寨没有?”

“有,李海平当初和几个苗寨的关系不错······”

“能去拜访一下吗?”

“当然可以。”孔令洋连连点头,“合作社里有个专门负责对黎苗贸易的本地雇员·叫王达良,汉黎混血,是本地商铺伙计出身,能说黎话和苗话,对各个寨子都很熟悉。”

魏爱文点点头:“明天安排我们去一个苗寨。”他说着又问:“老孔,我们这次来是为了招募一些黎苗青壮年当兵·你觉得当地黎人苗人愿意不愿意来当兵?”

“肯定能招募到,”孔令洋说道,“不管是黎人还苗人,他们过得日子都苦哈哈的。种山栏劳动强度虽然不算大但是吃饱饭的日子不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