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降下来了,身材就一定会变好吗?
过去,门诊部走廊外面有一台体重秤,很多女士经过时都会忍不住站上去称一下,有时还会拉住护士们问东问西。有一天,我正准备下班,就被一位女士拉住了。
“医生,你们这秤是不是有毛病啊?”
“请问有什么问题?”
“我这几天喉咙痛,没怎么吃东西,家里人都说我变瘦了,可这体重怎么一点都没变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你说我怎么回答才对呢?我想对她说,我真的能理解你的心情,秤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你。但这话是不可能说出口的。
减肥,是女人永恒的话题,病都没痊愈,还记挂着体重,这份用心良苦,恐怕只有女人自己才明白。
但是用心良苦,也要找对方法才行。大部分女性是怎么减肥的呢?一立下减肥的决心,立刻不吃饭、不吃肉,只吃点水果,对着电视机使劲跳操,几天下来,心想总该减掉不少了吧?站上体重秤一称,傻眼了,怎么跟原来没差多少?是不是做得不够呢?又坚持一个星期,终于轻一些了!再坚持一个星期,怎么指数又变回去了?
这样折腾大半个月,大部分女人的精神都会大受折磨,对减肥完全失去了信心,你是不是也这样呢?
这些方法错在哪里呢?错就错在只把眼睛盯在了体重秤的数值上。
减肥不就是减重吗?是,又不是。
当你减肥目标达成后,体重必然会减轻,这个没有问题。
但体重只是一个数字。女性减肥,真正的目的是要身体“看上去”瘦了,也就是说,实际上要减的是身体的“体积”。
体重秤能直接反应一个人的体积吗?不能。
体重秤只能说明整个人的体重变化,而占有重量的,除了脂肪,还有肌肉、水分、内脏等,这些组织的密度是不一样的。
去过市场买菜就知道,1千克的肥肉和1千克的瘦肉相比,肥肉的体积肯定会比瘦肉大。这是因为肥肉的密度很低,而瘦肉的密度很高。同样,在我们身体里面,脂肪的密度是比较低的,肌肉的密度却很高,两者的比例为4:1左右。
在节食和运动时,脂肪会加快分解,不但减轻了重量,还减少了体积,所以看起来会变瘦。同时,大量运动会锻炼肌肉,令肌肉细胞增强、变重,但肌肉的体积并不会变大,因此不会影响到体形,却会把脂肪分解后减少的体重“补”回去。
读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体重秤测的是体重,而不是人的外观体积,因此不要为体重秤上的读数而扰乱自己的减肥计划。
那么,有没有可能计算出体重和身材的关系呢?
有,就是算一算你的体脂率。
先,你可能听说过“BMI(身体质量指数)”这个词,计算方法为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
一般来说,BMI超过23就属于超重,超过25就属于肥胖。
计算体脂率时,需要用到BMI这个数值。计算方式比较复杂:
体脂率=[1.2×BMI+0.23×年龄—5.4—10.8×性别系数(男=1,女=0)]×100%
最后得出来的数字,就是一个人身体的脂肪百分比了。正常人的体脂率为:男性15%—18%,女性25%—28%。体脂率越低,身体中含有的脂肪比例就越低,同样重量下的人体就显得越瘦。减肥,要综合BMI和体脂率,把两者控制在健康的范围内,并且用两者的综合数据来检验自己的减肥成果。
体形不好,减肥后就会变好看吗?
我有个患者,因为皮肤瘙痒常来我这里开药。除了拿药,她还一直问我怎样才能减肥。有一次,我忍不住反问:“你才多重啊,为什么老想减肥呢?”
“莫医生,你有所不知,我虽然不重,可腰特别粗,不好看,人家说这叫梨形身材。”她苦着脸说。
我们知道,“梨形”是亚洲人典型的肥胖身材,臃肿难看,是很多女人的敌人。可是光减体重就能把“梨”吃掉吗?
要知道答案,那就要先明白体重和体形的区别。
平时所说的体重,是指一个人有多重,站在秤上测一下就知道了。但体形的概念就比较复杂了,体形既可以指一个人的身材曲线,也可以指一个人的高矮肥瘦,这是一个美学概念,取决于旁人的观感。
体形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有人说是脂肪。不错,脂肪过多是会影响到体形。有的肥胖症患者皮下脂肪厚达十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堆积在腹部形成“游泳圈”,看上去就会有“体形欠佳”的第一印象。对这类人而言,他们的体形就取决于脂肪的多少和形状。
但对于体重并没有严重超标,或者减重到一定程度、体脂率较低的人而言,脂肪的多少和形状就不再是体形的决定因素,真正决定体形的是骨架和肌肉。
骨架就好像一座建筑物的梁和柱,支撑着人体的皮肤、肌肉、脂肪。但是,每个人的骨架都是不同的。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看上去比较瘦,但一接触,却会现她身上的肉并不少,很松软,而且皮肤也不紧致。这就是典型的小骨架体形。也有一些人明明没什么赘肉,但给人的感觉就是“虎背熊腰”,这就是典型的大骨架体形。
骨架的形状也千变万化,有人的骨架上宽下窄,有人的骨架下宽上窄,有人的骨架笔直挺立,有人的骨架却是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