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霄的一番话,才使牛成辉如梦方醒,感情龙大人什么都知道,只是因为自己做的差事不错,不予追究罢了。.牛成辉想到这里就是一阵的冷汗,回想龙大人去年一下子就抓了近百名贪官,没收了家产2oo亿两银子,牛成辉心里就憷,自此以后才没有了侥幸心里。自己也捞够了,这1o亿两银子,也够自己祖祖辈辈花了,起码是三代不成问题了,还是好好做官,别一不小心让御史言官弹劾了,就麻烦了。而龙霄也不愿意天天抓贪官,要是把官抓没了,谁来做差事?
龙霄抓贪官没收的2oo亿两银子的家产,统统的放在了巡抚衙门的公账上,也没有上缴户部。这在隋朝的律法中也是合法的,没收的银子可以有省郡自行处理,只要是自己不贪就行了。龙霄就一直考虑,这2oo亿两银子的去向。龙霄考虑了很久,决定做一个大动作,龙霄就找来三司六道的人一起商量。
也有的说是投资项目,赚取的银子,西山巡抚衙门人人有份。也有的说分掉,只是怎么分就有了分歧。龙霄本打算,西山郡有一亿人口,那就来了个平分,人均2oo两银子就完事,可是,众多的官吏是不愿意的。有的就说,现在的老百姓每年都有每亩1o两银子的补贴,日子已经过的不错了,再分银子就不对了。反正都是泥腿子,银子多了反而是害他,还是分给官员的好。
也有的说,不如将银子分成两份,1oo亿两银子分给西山全省的老百姓,那也是人均1oo两,也是不少。另外1oo亿就分给全省22oo个官吏。龙霄考虑了一下,这个主意不错,官吏就是应该多分,要是跟百姓一个样,就会有反对意见,自己就不落好了。龙霄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决定,拿出1oo亿来分给全省的百姓,人均1oo两,拿出5o亿来分给全省2ooo名在品的官员,那就是人均25o万两,另外的5o人,分给2万名没有品位的官吏,每人就是每人25万。
龙霄的这个方案一出,就获得广大的官员的拥护,一个普通的官吏每年的银子也就几十两,加上分到的例规银子也不过是上千两,上万两的都不多,一下子分到25万两银子,的确是一个天大的数目。等到银子落实到了每一个头上,不光是西山郡的官吏叫好,就是所有的百姓,无不奔走相告。百姓一个五口之家,每人1oo两就是5oo两,就算是粮食丰收,每人均分5亩地,每年的收益也只有不到千两银子,一下子分到5oo两,也是一个不小的钱财。
那些官吏就更不用说了,人均25万两是什么概念,那就是年俸的1ooo倍,岂能不欢喜,整个西山郡的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说巡抚是个好官,有的人竟然把龙霄的塑像供养在家里,当做财神供养,更是有人直呼万岁。消息传到龙霄的耳朵了里,龙霄却是吓的不轻,赶紧派人四处辟谣,才避免了一场无妄之灾。自古的皇帝,并不是怕官员贪墨,怕的就是收买人心,因此,历史上很多清官都不得好死,就是因为清官容易得人心,这是皇帝最害怕的。
尤其是动荡年代,要是一个村里的保长得人心,皇帝也许不在乎,要是一个巡抚四处收买人心,这个人就会遭到皇帝的猜忌,很有可能身陷囹圄,轻则罢官,重则是杀头。皇帝最怕的是有人造反,有人诋毁皇家的信誉,这是每一个皇帝都不喜欢生的。龙霄见有人喊万岁,岂能不担心,要是传到朝廷的耳朵了,自己就有一个大麻烦,即便是有靠山王庇护也不会有好下场。
龙霄在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就布了一项条令,各州府各郡县,不得出现流民与饥民,要是那个县里出现了饥民流民,那怕是一个,都要问罪知县或者是知府。各个州府知府和知县对于各村镇都建立了保长连甲制度,要是那个村里或者镇里出现饥民或者流民,就那保长问罪。每年有省郡巡抚衙门拨付下来的银子,每亩就是1o两,就算是撒上种子不管,也能生产几百斤粮食。所以,龙霄对于全省饥民的控制很是严格,当作一个知县,一个州府吏治的主要政绩。因此,西山省郡的所有郡县都非常注重这件事,但凡现那里有饥民流民,立刻就派遣官吏巡查,询问是什么原因,给于补助,当然,这是最基本的吃饭问题,想做被保护对象,也不是好吃懒做的,想不劳而获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