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最后的机会(2 / 2)

明血1641 种十八 1802 字 4个月前

就在大军开拔前的三天,黄太吉接到了耀州守备的告急。

气的黄太吉气血翻涌。

伐明远征从来没有这么坎坷过。

运筹时候就接连遇到挫折。

黄太吉只能再次召集众人共谋国事。

再次汇集勤政殿的权贵大臣们脸上写满了烦躁。

每每在出征前出现乱子,谁的心情都不好。

关键是等不起,如果继续拖延的话,筹备的粮秣不符使用,无法维持大军远征。

十万余大军月余的粮秣加上战马消耗,怎么也要三十万石。

掏空了大清的粮袋子。

而现在明军再次出现,如果拖延下去,粮秣就会短缺,大军在攻入大明腹地抢掠前就要断粮,怎么远征。

‘诸卿,此番廷议,要议定是否继续伐明。’

宦官代黄太吉发出了灵魂之问。

众人面色凝重,这次非同小可,决断干系大清国运。

‘陛下,臣以为当谨慎,如果我大军尽出,明军从海上入寇,而且来者还是京营主力,只怕。’

济尔哈朗反对全军伐明。

好嘛,大军主帅首先提出反对意见。

“陛下,距离封海还有两月,如果我军出军,而明军东来,耀州到沈阳只有三百多里,半月可抵达,”

刚林也反对出兵了。

耀州的地点和宁远不同,明军从宁远登陆,只有一条路,向东北开进,而且是沿着狭窄的河西走廊,到沈阳足有五百里。

而且途中还有塔山、杏山以及锦州这个坚城。

这也是黄太吉最后决定暂时不理会宁远东南那个讨厌的城堡,继续伐明的原因。

那里的威胁不算太大,事情可控。

相比下,伐明撕裂大明,让南方的流贼死灰复燃,大明再次陷入内战这个战略目的更主要。

黄太吉的身子坏掉了,但是脑壳依旧是顶级的。

他的决断维持伐明不变,留下偏师在辽西监看,通知代善、豪格、多铎等人在辽中等候支援足够了。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耀州距离辽中腹地太近。

“陛下不可,”

洪承畴出列,

“明国主力京营一分为二,北方不过数万军而已,就是登陆耀州也不过是佯攻,大明那个太子要的是拖延,只要拖过一年,南方平定,凭着明国庞大的国力,休养生息数年,就足以攻伐我朝,因此决不能让明国全力平叛。”

满人权贵也知道大明的广阔。

但是真正见识大明庞大无匹的,此时立于廷上的只要洪承畴。

他这两年研判那个明太子的改制,不禁甚为佩服,有魄力关键是有手腕,步步为营,绝不冒进,波澜不惊的情况下就让大明税赋大增。

如果给他几年时间精心运筹,大明国力滋长将会无可阻挡。

“洪学士,大明旷阔,我军抢掠了北部,还有富庶的南部,如果明军毁坏了辽中,我大清哪里还有另一个辽中。”

范文程道。

他趋向保守,如果真有数万京营明军杀入辽中,不用破城沈阳,就在沈阳辽阳一线的乡镇杀戮一番,足以动摇大清根基。

大清可没有大明的江南、两淮、两广、闽南,那才是大明的钱袋子。

黄太吉身边的两个最重要的智囊也分裂了。

“正是,洪学士,某晓得你和明国皇帝有深仇大恨,但不可让仇恨迷了心智,此番定策干系大清国运。”

刚林道。

他刺了洪承畴一下,别想着借刀杀人,欺瞒陛下其心可诛。

洪承畴脸色苍白,感觉受到了极大的羞辱。

黄太吉皱眉,他忽然感到满人上层对京营明军有了惧意。

以往即使明军登陆又如何,伐明必须是第一位的,而现在竟然争吵不休。

黄太吉点了一直默不作声的多尔衮。

“陛下,我军必须伐明,此番不为抢掠钱粮丁口,只有一样,我军所到之处抢光烧光,让其北方处处烽火,迫使其南方的主力北上,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失去,大明内乱平息,我朝压力甚大。”

多尔衮道。

他是坚决主战。

不过,他不愿主动说,只因为他和黄太吉关系太微妙。

黄太吉欣慰的看了他一眼,多尔衮是有眼光的,极有才具。

看出了关键,这次伐明不在抢掠,宁可牺牲些士卒也要痛击明国,谋取的是日后兵略上的优势。

相比下其他人的眼光都差了些,或者说私心太重。

只是可惜,此人却是最大的祸患。

黄太吉提笔写下,身边宦官转述。

多尔衮为主帅,阿巴泰为副帅,洪承畴从军。

满八旗两万,蒙八旗一万,汉八旗一万汇集蒙人轻骑伐明。

破关后,汉八旗折返,只有骑军入关。

这个谕令让众人面面相觑。

摆明这次伐明不为抢掠了。

就是利用骑军的速度烧杀,既然强调速度,甭指望什么抢掠多少粮车,多少丁口牲畜,那些只能拖累大军行军速度,银钱都不可能,最多带回来些金子。

这越发让很多权贵不愿伐明。

但是,黄太吉乾纲独断,其他人谁敢反对,别看这位半瘫,个头还是最大的那个。

廷议结束后,多尔衮、洪承畴被留下,黄太吉叮嘱一番。

三日后,多尔衮统帅四万大军向西北开进,将会从广宁向西进入草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