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彭博社是家好公司(1 / 2)

“关于这个问题,我比较看重一个数据,TED利差,”冯一平说。

TED利差,是指欧洲美元三月期利率与美国国债三月期的利率的差值,这是反映国际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的风险衡量指标。

当TED利差数值往上走,那就意味着市场风险扩大,市场资金趋紧,银行借贷成本提高,也连带提高企业的借贷成本,代表信用状况紧缩。

“我们都知道,平常的情况下,TED利差一般在20-40个基点,可现在是多少?依然接近200个基点,”

“这说明,金融市场依然处在紧缩的状态,谁都不愿意借贷,也就是,流动性依然不乐观,而我们都知道,流动性对很多金融机构的重要性,”

流动性,这是进来很多美国的经济小白都不止一次的听说过的一个词,也是美国的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金融机构,目前最在意的一个方面。

因为流动性的实质,又可以说是信心。

而哪怕是一个金融小白,也能明白,信心,对金融系统有多重要。

直白的说,如果所有的储户,都不相信银行,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那就会出现挤兑,大家纷纷把自己存在银行的钱给取回来……再牛的银行,那也崩溃了。

“华尔街融资的困境,确实没有改变,”布隆伯格看了冯一平一眼,有些额外的意思。

冯一平看到了他的眼神,笑了笑,“我认为,实际上的情况,可能比我们知道的还要糟糕,”

“怎么说?”虽然冯一平没有提起自己想提的话题,但他的这话,布隆伯格还是很感兴趣。

“尽管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根据美国各家金融机构披露出来的数字,他们总的亏损额,大概在1500亿美元左右,但我认为,实际上,他们的亏损,要比这个还高,”冯一平说。

“其中的一些,肯定会把亏损先藏起来,没有全部放进资产负债表中,”

“这样的做法,你应该能理解吧,”他问道。

“这是华尔街一定能做出来的事,”布隆伯格说,“那些可恶的家伙,”

虽然也出身于华尔街,但布隆伯格对华尔街,一直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当年他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时候,按理能进入华尔街一流的高盛或者大摩,但最后,他却只能去实力一般的所罗门。

因为那个时候的高盛和大摩,和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有些单位很像。

能不能进,不是看你从那个学校毕业,成绩好不好,能力高不高。

他们主要在乎的是出身和关系,也就是,你老爸是谁,或者你丈人是谁也行……

出身平民家庭的布隆伯格,自然不具备那样的条件。

但即便是所罗门,后来对他也不怎么样。

在所罗门工作了15年后,已经跻身合伙人的布隆伯格,因为所罗门被收购,而被新东家扫地出门。

而那一年,他40岁。

中年失业的彷徨,想一想就能体会得到……

因而他对华尔街的意见,也是想一想就能知道。

“那么冯,你认为,最难的时候,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布隆伯格跟着问。

“这还真说不准,有可能是明天,我们又会得知,华尔街的另一家知名公司陷入危机,”

“或者是下个月,或者,是第三季度,”冯一平说,“但这对你我而言,也是一个好机会,不是吗?”

布隆伯格一振,因为冯一平说到了他想谈的话题。

“我听说了你对希尔顿的企图,那会是一个好主意,”布隆伯格说。

“这个目前还不好说,”冯一平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谈,“但你不觉得,此时是你从美林回购股份的好时机吗?”

“你知道,我们最近在和投行们准备结算我们CDS的收益,我们在美林这边的收入,接近34亿美元,”

“美林的建议,你一定知道吧,”

美林的建议是,除他们给黑石的贷款外,剩下应付给冯一平他们的款项,同样用他们所持有的一些股份或者债券来冲抵。

冯一平一眼就看中了美林持有的彭博社的股份。

那还是在布隆伯格创业之初,美林斥资3000万美元,得到的彭博社30%的股份。

“是的,我知道,”布隆伯格说。

这才是他们今天要讨论的正题。

“如果你接受,我当然希望能从美林那里,受让你公司的股份,”冯一平说。

“我认为,对彭博社而言,引入我这样的股东,也是有益的,”

这时候,不是谦虚的时候。

布隆伯格对此也有认识,“当然,就说对次贷危机的认识,以及对危机进展的把握,包括应对的举措,从目前来看,没有一位专家比你还要出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