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排遣烦闷的办法,有的是睡觉,有的是购物,有的是吃东西,有的是看电影,有的的是去酒吧……。
伦道夫排遣烦闷,放松心情的方法,很硅谷,他习惯于参加硅谷的一些ssson。
今晚他就参加了一个这样的ssson。
90年代,国内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面有一句很火的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当然,对彼时国内的很多老百姓来说,即便纽约是地狱,那也比很多地方的天堂要好。
其实,这话同样适用于硅谷。
在大多数人看来,硅谷背靠斯坦福大学,是美国乃至全球高新技术的源地和动机,众多声名显赫的t巨头分布在狭长的旧金山湾区,以至于这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世界t人士的神经。
但他们都选择性的,或者下意识的避开了另一面。
另一方面,硅谷又可谓是“生机盎然的坟场”,来自全世界的行业精英,带着成为下一个yahoo、appl、googl的梦想,凭借创意和激情,支撑着如雨后春笋般的创业公司。
然而,只有少数幸运儿成功越过龙门,一定程度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更多的却是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惨烈的竞争中。
对硅谷大多数的人来说,影视剧里看到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夜生活,跟他们是绝缘的。
白天忙于各种工作,晚上,硅谷有些人当然会参加一些聚会,但很多人会“在家办公”,其实就是加班。
按美国通行的企业文化,如果某员工所负责的任务不能在上班时间完成,往往会被认为是能力欠缺。
也正因为如此,就像是我们在学校时,为了上课时能赶得上老师的进度,提前预习一样,很多工程师在晚上也要预花时间来保证第二天工作的质量。
还有人选择参与各种社交,这种社交,虽然目的也可以说是把关系转化为生产力,但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平常意义上的社交。
通常是一个人网上通知,“某时某地,我要举办一个聚会,欢迎大家报名,”
这样的聚会,通常会有公司免费提供场地,免费提供食品,还会有志愿者主动提供服务,届时,几十或者几百个素不相识的人,从公司直接来到这里,其中不乏投资人,大公司的主管,以及忙得要死的创业者们。
偶尔也会有几个演讲嘉宾,但更多时候并没有中心人物,几个小时,大家只是挤在一起叽叽喳喳,看似是浪费时间,其实大家都在找一种很宝贵的东西——新想法,或者说是灵感。
这些玩意,闷坐在家里可找不到,但在跟人讨论,或者争论的过程中,搞不好就会闪现出来。
好像这样的聚会,后来国内的中关村也在举办。
和这样的聚会类似,硅谷的晚上,还有众多的类研讨会或学术交流会,说是会,其实并不尽然,往往很随意,硅谷人戏称为“夜校”。
当然,你在硅谷这样地方,找一个大家穿戴整齐,一本正经的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机会,本来就很难。
这类夜校“入校”手续非常简单,只要网上注册即可免费参加。
有些也算比较正式,往往由大公司赞助,有固定的议题,比如讨论搜索技术等,会有主题言和会后的问卷调查。
另外一些形式上就显得很随意,比如开源社区阶段性产品的布会和一些技术难题的交流会,如果来的人太多,大家就席地而坐,台上台下唠家常式的互动,气氛虽然很放松,但交流的内容却是货真价实的。
t行业瞬息万变,即使是在商业领域相互竞争的大公司,在技术上也倾向抱团取暖的“开放交流”。
在不泄露核心机密的前提下,在硅谷举办这样的聚会,也是t公司提升自身透明度、展示自信心的一种方法,说白了就相当于打广告。
更是让这些公司和硅谷大环境保持气血相通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各公司热衷赞助、甚至经常主导此类夜校的主要原因。
在这里,经常会涉及到时下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商业模式,参加者多半都有很深厚的专业背景,因此更会吸引到一些大佬来参与。
随意,如果你现同样盘腿靠在墙角的那个人,挺像媒体上曾看到的某传奇人物,那么,很有可能他就是。
伦道夫今晚就又一次来到了这样的夜校。
…………
在夜校放松了两小时,虽然今天晚上听到的内容,对伦道夫的业务上没什么帮助,但是,他的心情却放松了下来。
以至于老婆都戏称,这样的地方,就是他的“教堂”,总是会让他安宁。
7点半,驱车回到帕罗奥图家里的伦道夫,一看到坐在客厅的那个人,心情马上又不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