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和柳静姝上前求拍照。阿格拉卡扎菲感觉好好阿格拉寻到一部骆驼车,100送到阿格拉堡。骆驼车不好坐,颠得五脏六腑乱抖。阿格拉并行的一辆小卡车上的印度人与雪落和柳静姝相互挥手。原以为印度人会对龙国人有敌视。
因为领土有争端,其实,一点都没感觉到。阿格拉堡阿格拉堡坐落在阿格拉亚穆纳河畔,西距泰姬陵2公里。因其宫殿和城墙全部用红砂岩筑成,故又称阿格拉红堡,与德里红堡齐名。外围由高20米的红色砂石城墙围成,总体呈半圆形。
城墙与城门都是阿克巴大帝所建。从16世纪到18世纪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首都,而阿格拉堡就是莫卧儿王朝时期在阿格拉的皇宫,曾历经阿克巴、贾汗季、沙贾汗、奥朗则布等多位皇帝。
它由阿克巴大帝始建于1565年,历时八年于1573年建成,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开放时间:日出到日落。门票:300,如果能出示当天的泰姬陵的门票,可以优惠50的税。
租用景点自助英语语音导游设备的费用是100。阿格拉堡阿格拉堡平面图版权阿格拉堡阿格拉堡层叠的红色城墙,气势宏大。阿格拉堡阿格拉堡的南门,名曰“阿马尔辛格门”,虽然不是阿格拉堡的正门,但目前是游客的入口。
阿格拉堡的正门在西面,叫德里门,因城堡北部没有开放参观,所以德里门目前不对外开放。雪落和柳静姝在路口从骆驼车上下来后,步行至这里进入城堡参观。门票300,雪落和柳静姝手上有泰姬陵的门票,实际花了250。
阿格拉堡阿马尔辛格门阿马尔辛格门是双层城门,这是第一道城门,城门后面是个有双层城墙围绕起的瓮城。这座城门建造得你不得不承认它真的很漂亮。来景点参观的学生一拨接一拨,他们没有雪落和柳静姝国内畸形高考模式带来的负重感,满脸的轻松愉快。
还有不得不说,印度景点对本国公民的门票近乎白送,也算是一种国家福利吧。严重鄙视一下国内那些近乎抢钱式的景点门票。阿格拉堡阿马尔辛格门红砂岩城门上方的墙面上布满精致的雕花,有的地方还镶嵌着彩色马赛克,使得整栋建筑笼统一看,是红色的。
仔细一看,是彩色的。阿格拉堡阿马尔辛格门两层城门中的瓮城,一块不大的长方形空间,四周都是高大的城墙,功能是起防御作用的,假如放敌人进到瓮城里,把城门一关,万箭齐射,只剩关门打狗了。
还有就是内侧的第二道城门与外面的第一道城门呈90度直角,可以防备敌方大象战车进入第一道城门后的直接冲击,印度的城堡大门大多有这样的设计。阿格拉堡阿马尔辛格门城门墙壁上粘贴的彩色马赛克,组成很细密的拼花图案。
凝望着那些漂亮的贴花,雪落仿佛看到了几百年前,那些巧手工匠把那些彩色的瓷片非常仔细地一片一片拼接在那里。今天,斯人虽已远去,却把精美的建筑艺术,展示给后人欣赏。城门墙壁上粘贴的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的彩色马赛克图案。
进入城堡后,雪落和柳静姝随着一大群叽叽喳喳的印度女学生往里面走。阿格拉堡步上这个斜坡后进入前面那道门,就是皇城内院了。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到头就是珍珠清真寺。道路右侧是皇宫区,供游人参观;左侧墙外的区域和珍珠清真寺北面的大片区域。
都没有对游客开放。贾汗季宫进入城堡宫殿群看到的右手第一座建筑就是贾汗季宫。贾汗季16051627年在位是莫卧儿王朝第四代国王,这座宫殿是由他的父亲、莫卧儿王朝第三代国王阿克巴大帝为他建的。
宫殿前面是几大块草坪,草坪中央有个大石缸,过去是沐浴用的。在贾季汗宫的右侧,是阿克巴宫遗址,已成废墟;在其左侧,是第五代国王沙贾汗宫。典型的红砂岩建筑,通体呈砖红色,伊斯兰建筑风格。
中央是个四方形院落,站在院落中环顾四周,可见这个红色建筑的内部布局、结构及建筑风格。一层、二层的外侧都有廊道,屋顶有观光平台。廊道中的红砂岩雕花石柱。
石柱上方的雕花图案。屋檐下的斜柱及墙面上的装饰。墙面上的红砂岩浮雕图案。红砂岩中带着白点,增加了美感。进入宫殿的门洞。内面空空荡荡,徒有布满雕花的四壁。
当年皇家的物品已荡然无存,这使得阿格拉堡还有德里红堡的可观赏性降低了不少。室内的廊柱与斜梁。宫殿内景。红砂岩结构,外墙上的装饰层已经大部分脱落。穿廊。屋内光线非常昏暗,因此,透过花窗射进来的光柱显得非常耀眼。
看完贾季汗宫往北就来到沙贾汗宫。沙贾汗是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国王,因其特别喜欢白色的大理石,因此,他的宫殿摆脱了红砂岩建材的束缚,转向大理石建筑。在沙贾汗时期建造的白色大理石建筑中最有声望的就是泰姬陵。
沙贾汗宫有两个参观的重点,一是八角亭上面照片中中间偏左的那个亭子,就是关沙贾汗的地方;二是卡斯宫上面照片中中间的那座白色厅式建筑,里面的大理石雕花很漂亮;三是贵宾接待厅上面照片中偏左的那座建筑。
里面的大理石墙面上的宝石镶嵌图案非常惊艳。在几个宫殿围起的露天院落中,有一个田字形花园,当年是皇家的葡萄园,现在是拼花草坪。八角亭塔楼八角亭是沙贾汗宫中的知名建筑。
晚年的老国王沙贾汗被其儿子奥朗则布第六代莫卧儿国王幽禁在此,每天遥遥相望着泰姬陵,想念他逝去的爱妃,奥朗则布知道后,残忍地刺瞎父亲的双眼,让他连这唯一的慰藉也失去,就此度过8年的余生,死后他的遗体经亚穆纳河运往泰姬陵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