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有了微妙的变化,那些方才还信誓旦旦说要力挺一战到底的大臣们此刻皆俯而叩,噤若寒蝉。李宗治负手站在大殿之上,游睃了众人一眼,突然间抬步走下,到了凌乱不堪的案桌前。
“皇上……”大臣们面面相觑的对望了一眼,然后惊惶不定的伏下了身去,在以为皇上会大雷霆之际,却只听他轻声一叹,然后竟躬身而下,亲自去捡那地上的碎盏:“九原战乱未平,百姓们流离失所,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朕日夜揪心,恨不能以身代过,还百姓们一片清平。你们在此争吵的一时半刻,于他们或许便是生死攸关的煎熬之际,朝廷给你们俸禄便是求得你们如此作为吗?”话虽轻,却一字一句打得众人心头颤抖不已,见皇上手中碎片越拽越紧,宗然在旁不禁大惊失色,一面叫人过来收拾残局,一面将碎片从李宗治手中抠出,扬声道:“皇上!皇上赶紧撒了手,来人呐,宣太医!”
李宗治却只是淡淡的呼出口气,看着指间滴落的血珠,冷声笑道:“朕当年八岁登基,武相一手把持朝政十余载,从未将朕放在过眼里,朝堂之上越俎代庖行了多少君王之举,朕倒也想赌了这口气,让威武侯父子力战到底,驱外贼,平内乱,洗尽朕多年来所受之屈辱!可是,朕又扪心自问,在奸佞当道民不聊生的这十多年间,朕又为自己的百姓们做过什么,百姓们要求的何其简单,只要不打仗,有饭吃,有衣穿,就已是他们最大的福气。如此一想,朕的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而今朕为了自己的子民愿退下一步,诸位卿家,又是否可以为朕退下那一步!”
没有人回答!因为就刚才大家所说的话里面,竟没有一个人站在百姓的立场去考虑与说话。许是因为九原的问题反反复复到让所有人都心生厌恶的地步,所以大家才会卯足了劲的想要赢取胜利,却因此而忽略了以生命作代价的九原将士和百姓们,忘了他们在战争中支离破碎的家。
“丹阳密报,赫博多大军于月前出现在邯鄣,估计不下四万人马。你们以为吠承啖这头求和,那头却挥军直逼丹阳,是为了什么?”
殿中各人闻言皆脸色一变,嗡声骤起,李宗治回到座上坐定,待匆忙赶到的太医包扎完毕之后,才将眼一抬,面带深意看向了大殿之下。
“无人能为朕分忧吗?”
“微臣斗胆猜度其一。”苏品拓拱手抬头,扬声回应道。
“苏大人只管明言。”
当下情形已经十分明了,皇上的态度摆在明面,不需大家再去猜度,虽然结果并非先前所料,但顺应君心总比忤逆要好,苏品拓的主动请缨让众人松了口气,场面也渐渐缓和了下来。
“臣以为,吠承啖这么做无非是想促成求和一事尽快达成。丹阳毗邻巨鹿,又与赫博多接境,他自知上书求和毫无底气,前有九原军抵挡,无法进犯,是以转而向旁,想要用丹阳为筹码与咱们谈条件。若求和成功,他则可全身而退毫无损,若咱们不允,他失了巨鹿可用丹阳,也不失为一条好退路。”
“这也正是朕所担心的问题。丹阳自归云庄被剿灭后一直不宁,冷公子手下暗藏了无数势力,一直都在蠢蠢欲动,伺机而起;李将军回来之时将丹阳交由郑恺驻守,正是他密报上书详述了丹阳此刻的动静。九原战乱已久,百姓早已苦不堪言,若是赫军由丹阳再度扩散,恐……”李宗治话语一顿,其意却已经十分清楚,殿中各人虽心有不甘,但转念一想,莫寒将军带领的莫家军已近平定武氏之乱,若九原再平,大晋天下便可安宁,百姓们经历如此战乱之后自当抚平伤疤,休养生息,而朝堂之上皇权回落,也无异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届时天下有识之士蜂拥而至,又何愁国不富强,民不安生!
“臣李靖,赞同议和之举!”
“臣李穹池无异议。”
“臣等皆无异议。”
当附和声响彻整个大殿,李宗治却眼带落寞的站起了身,对着遥不可及的北方颔而望,轻声道:“只愿九原的将士们不要怪朕,朕……愧对了他们!”那话语让殿前众臣皆为之一震,各人心中五味陈杂,难以言叙。
没错,议和对百姓的确是好事,但对九原的将士来说,却未必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尤其是在这般局面大好的情况下接受如此苛刻的赔偿条件,对那些拿性命博取到一切的将士们来说,这将是一道屈辱的伤疤,是他们心中永远无法言说的痛!而现在,他们却只能无条件的去接受……
大雪纷飞,大臣们从宣和殿出来已是深夜,一路的红烛照亮了归途,也同样照亮了晋文帝心中曾经黑暗的道路,当白玉长阶的那头只剩下他一人孤立的身影时,他忽然闭上双眼仰起了头。
雪花一片一片覆上眉睫,冻结了眼角隐隐的泪光,十多年来的忍辱负重如今终于得到了回报,这大晋的天下不再掌控在他人手中,不管其中有过都少辛酸,对他来说,都值了!
“从今开始,没有人可以再凌驾在朕的皇权之上,任何人都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