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第一天过去了。
凌霄摊前连一个病人都没有。
那些病人看他太过年轻,就没人肯过来看病。毕竟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何况看病乎。
大家对他唯一的兴趣就是那个大幌子,还有幌子上的那幅对联,评价是:吹牛太大,小小年纪也不怕闪了舌头。
对此,阿丑很是忧郁。
凌霄却无动于衷。
……
第二天,凌霄依旧准时出诊。
医摊前依旧没有人。
第三天,依旧如此。
第四天,第五天……
作为和凌霄认识的老人,张昭有些于心不忍,想要给凌霄介绍一俩熟客,却被婉言谢拒。
相比之下,其余五人就觉得张昭有些多管闲事,尤其那冯为更是觉得凌霄该有此报,最好能自动离开这里,别再丢人现眼。
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凌霄不仅没有走,还扎根在此。
先,凌霄也不知从哪里找来门板,做了一圈屏风,非常巧妙地遮挡住了门口的寒风。这还不算,紧接着,他又搬来偌大火炭暖炉,堂而皇之地烤火取暖。
当然,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抵抗风寒火炉取暖无可非议,可最让杏林五老受不了的是---凌霄竟然在这里吃起了火锅!
没错,就是火锅!
青菜,荤菜,洗刷干净放置一旁。
各种佐料,蘸酱,目不暇接。
再添上凌霄独自配制的火锅秘料,整个火锅“咕嘟嘟”出诱人的香气,可谓香飘十里。
火锅,古称“古董羹“。据考证,东汉时期即有火锅,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吃火锅的情景。
到如今大宋,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可是像凌霄这般把吃火锅上升到“艺术”程度,却极是少见。
不说别的,单单那火锅的形状就蛮古怪的,一个铁锅,用月牙隔开,一边清汤,一边麻辣。
凌霄取名曰:鸳鸯火锅。
再看那蘸酱,调料就有七八种,有红有绿,有黑有白,黑的是芝麻糊,白的是小蒜泥,色彩搭配,味道搭配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捯饬出来的。
还有他那秘制底料,实在太吸引人了,距离老远,就能闻到那股子火锅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杏林六老都有些坐不住了,时不时地探头看看外面,诧异,这次是涮牛肉?还是涮羊肉?要么就是青菜豆腐?
香气扑鼻,食欲大动。
……
先忍不住的是老医师张昭,看着凌霄和阿丑踩着椅子吃着火锅,就满脸笑容地凑了过去,然后被邀请坐下,再然后就……很不要脸地大吃起来。
看得其余五老直咽唾沫。
冯为再也忍不住。
成何体统!
在这里吃火锅!
把这里当成了什么?
饭店?还是酒楼?!
于是,他就怒气冲冲地把凌霄吃火锅的事情告到了徐善初那里。
徐善初一听又是凌霄这尊瘟神,当即呵斥老头冯为:“人家吃自己的火锅,与你何干?!”
冯为被骂得摸不着头脑,弄不明白,在医馆吃火锅还有理了?这是医馆,不是饭馆呀。
……
事实上,凌霄并不在乎自己有没有病人可以做生意,因为那“麻沸散”的秘方已经开始在杏林医馆研制出售。按照凌霄和吕太医的约定,到时候红利滚滚,凌霄又岂会在乎治病这点小钱。
所以凌霄是开心的,没有病人又如何,他照样吃着火锅,唱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