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民族缺憾(1 / 2)

战争之王 犇命牛 1232 字 2022-10-28

观察到的这一结果,让周吉平郁闷了很久,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后来,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分析,周吉平大致分析出了原因这可能和达蒙以及玛西等草原部落,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有关在他们眼里,技能是谋生的工具,也是决定一个人在部落里地位高低的法宝给你一块肉办得到,教给你技艺你就会威胁我的地位所以,想让我教会你?办不到

以前的情况是:一个人除非加入猎队,负责带他的猎手才会把很多技能教给他而这个新猎手所猎到的食物,也必然有老猎手的份儿这种情况,就有点像中国过去一些拳师奉行的传艺准则那样:“宁舍一两金,不传半分艺”“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部分草原部族战士的互助性都比较差,学习和领悟能力更差反应在集体训练的成绩上,那就是大部分人都学得慢、达标困难少数人一枝独秀,整天牛气哄哄,凡人不理而这种情况,在民兵里最为严重,在自由军和野战排却要差上许多

究其原因,民兵里的人很多都是部落猎手出身,年纪大,观念陈旧,大多还抱着‘自己的那些技能都是宝贝,绝不外传’的思想不撒手再加上他们年纪又大了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进步的速度当然也就更慢了反过来,这种情况作用在年轻一代部族战士身上的结果就是——他们在学到军事技能后,往往以自己的傲慢,来应对大多数老猎手们昔日对他们的傲慢

两相激化,最后这种情况所表现出的局面就是——老一辈和年轻一辈互相抵触有谁能知道,看似是年轻一代对老一辈的部落贵族和上层的不尊重,其实深层次里却是这个原因

分析出这个结果,周吉平却兴奋不起来这情形让他不由得想起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傲慢与偏见》且不说书里的内容,单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就很符合眼下的情形正是因为部落变革时期的新旧思维方式的冲突,造就了部落内里蕴含的矛盾而在此之前周吉平所提出的,维护老一辈和各部族贵族利益的方法虽然也算可行,但那只能算得上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再往深处想,周吉平也明白了追随自己和崇拜自己的人之中,为什么年轻部民和地位较低的部民较多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在过去的接触中,把太多的技能毫无保留的教会了这些人,并且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地位而他们,已经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当成了教会他们技能的老猎手在周吉平没有取得他那份“猎物分成”的情况下,他们能回报给周吉平的,就只有崇拜和敬仰了

眼下的情形,倒是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新旧思潮的剧烈冲突的情形有些类似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但草原部族的展速度会受限,而且展到一定程度,矛盾更趋激化的时候,草原还将迎来更难以想象的大动荡那时候,就算各项政策能及时的制定下来,恐怕也贯彻不下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